值得一提的是,經記者多方采訪確認,在此番美國商務部框定的“雙反”范圍——晶體硅光伏產品中,并未包括硅片。與初裁相比,終裁結果認定的中國臺灣地區產品傾銷幅度有所下降,但中國大陸產品的補貼幅度則有所上升。

為應對雙反,企業層面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開拓國內及新興市場、海外設廠、加大下游電站投資力度等。
被推遲了一周后,12月17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對華光伏“雙反”的終裁結果。
這份對中國光伏影響頗深的公告顯示,美國商務部認定中國大陸的輸美晶體硅光伏產品傾銷幅度為26.71%至165.04%,補貼幅度為27.64%至49.79%;中國臺灣地區的輸美晶體硅光伏產品傾銷幅度為11.45%至27.55%。
而盡管根據計劃,這一裁決被付諸實施(海關正式開征“雙反”關稅),還需獲得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終裁(擬于2015年1月29日公布)。但以史為鑒,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此前從未推翻過美國商務部的裁決。“實際上,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核準,只不過是走個形式而已。”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美國二次‘雙反’的局面幾乎已不可逆轉”。
值得一提的是,經記者多方采訪確認,在此番美國商務部框定的“雙反”范圍——晶體硅光伏產品中,并未包括硅片。對此,上述知情人士稱,“這主要是因為歐美幾乎沒有硅片產能,在‘雙反’調查時,其無法進行舉證”。
試圖將損失降到最低 12月17日,某光伏業界人士向記者透露,“此前中國光伏代表團赴美磋商二次‘雙反’事宜的行程本來定在9月份,但美方最終拖到了11月份,才給他們發放簽證。等代表團到了美國,美方已制定完畢了終裁方案”。
由此,難怪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在《關于美國第二次光伏雙反案傾銷和補貼終裁的聲明》中指出,“美方最終對合作化解本案是缺乏真正的誠意的,這是到目前為止,中美磋商未能達成解決方案的直接和根本原因”。
今年6月3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初步裁定中國大陸出口到美國的晶體硅光伏產品獲得了超額政府補貼,補貼幅度為18.56%至35.21%;7月25日,美國商務部又公布了對華晶體硅光伏產品反傾銷初裁結果,認定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地區輸美晶體硅光伏產品存在傾銷行為,其中中國大陸產品的傾銷幅度為26.33%至165.04%,臺灣產品的傾銷幅度為27.59%至44.18%。
與初裁相比,終裁結果認定的中國臺灣地區產品傾銷幅度有所下降,但中國大陸產品的補貼幅度則有所上升。而不論如何,根據此前市場最悲觀的預測,美國對華光伏二次“雙反”,可能禍及中國光伏逾30億美元的出口額。
作者:于 南 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