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光伏市場啟動后,在快速增長的光伏裝機之下,也面臨著政策完善、企業轉型和應對的問題,突出的有國家能源局三令五申治理倒賣“路條”問題,分布式光伏發展依然達不到預期,融資難等。

國內光伏市場啟動后,在快速增長的光伏裝機之下,也面臨著政策完善、企業轉型和應對的問題,突出的有國家能源局三令五申治理倒賣“路條”問題,分布式光伏發展依然達不到預期,融資難等。
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認為,市場需求還會繼續增長,但已經從早期種種光環下走出來,不單憑靠規模和資本,逐漸成為一個需要比拼技術、成本控制、精細化管理的行業。
針對爭論較多的分布式光伏政策,李仙德接受記者專訪時稱,分布式屋頂光伏電站目前的商業模式不確定性因素仍較多,政策還需要完善,同時要加強政策執行。
地面分布式電站是機會 記者:今年年初國家確定一年8GW的分布式光伏裝機目標,從目前進展看,目標肯定完不成,從專業角度看原因在哪里?
李仙德:2014年光伏行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就是分布式的發展,年初也定下來8GW的裝機規模,然而實際項目并網情況與8GW確實會有差距。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目前分布式的商業模式不成熟,尤其是屋頂分布式項目:終端用戶消納的不確定性和持續能力、電站完工后產權的風險性,這幾個問題都會影響分布式項目的投資回報率。
另外一方面,分布式項目結算新政推出的時間相對晚。今年9月份,國家能源局新的分布式政策規定:單個項目20MW裝機以下,接入35千伏以下電網,利用荒山荒地的光伏電站都算分布式,并且可以按照“全額上網”的方式,即項目的全部發電量由電網企業按照當地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收購。我們可以稱之為地面分布式,地面分布式的前景很好,未來裝機量會比較大,帶動總體分布式裝機裝模擴大,可以彌補屋頂分布式電站數量的不足。
所以盡管今年分布式接入電網的項目規模不到8GW,但項目開工量并不少,甚至可能超過8GW。主要是因為9月份的分布式新政之后,東部地區11月,12月有不少地面分布式電站正在開工建設。
記者:以往光伏電站分為大型地面電站和分布式光伏電站,而且地面電站更受開發商青睞,從補貼和政策角度,地面電站、分布式的優劣在哪兒?
李仙德:地面電站的優劣也非常明顯,地面電站通常建設在光照條件較好的西部地區,結算統一、投資回報清晰可預見,商業模式成熟,因此投資者也比較青睞。但它存在的問題就是資金補貼滯后,對企業的資金實力要求比較高。
作者:張旭東 來源:一財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