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可再生能源深度復蘇的一年,海上風電首次定價、光伏政策深度推進、能源互聯網與智能電網的火熱,為這個行業開啟了新的希望之窗。 2014年也是可再生能源陷入迷惘的一年,風電電價面臨重大調整、分布式推進受阻、棄風棄光頑疾難除,使行業道路更加崎嶇難行。&n
2014年是可再生能源深度復蘇的一年,海上風電首次定價、光伏政策深度推進、能源互聯網與智能電網的火熱,為這個行業開啟了新的希望之窗。
2014年也是可再生能源陷入迷惘的一年,風電電價面臨重大調整、分布式推進受阻、棄風棄光頑疾難除,使行業道路更加崎嶇難行。
記者挑選出2014年可再生能源的十大關鍵詞,通過這些詞語及其背后的時間與邏輯,梳理可再生能源這一年的發展軌跡,希望您能在這些關鍵詞中看清楚行業一年的得失。
海上風電定價 自從第一批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擱淺以后,中國海上風電經歷了將近三年的沉寂,期間只有少數項目在前期工作中有所推進,整體裝機容量距離國能能源局設定的規劃目標有較大差距。除了特許權項目投出低電價之外,其他少數幾個海上風電項目的價格由地方政府制定,只能保證某一項目的推進,并無推廣意義。電價的長期缺失,讓海上風電建設舉步維艱。
2014年6月19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關于海上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首次明確海上風電項目的上網電價。其中更區分潮間帶風電和近海風電兩種類型確定上網電價,近海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85元,潮間帶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75元,適用于2017年之前投產的項目,并說明2017年以后將結合實際發展情況調整電價。
海上風電電價出臺于這個躊躇已久的行業是巨大利好,但相當一部分開發商反映該定價方案價格偏低,某些施工條件困難的項目如果沒有額外補貼有可能虧本。總體來說,國家首次出臺的海上風電電價方案基本能反映項目建設的成本和難度,對行業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一項突破,但在當前的市場條件下,開發商的利潤將被壓得很薄,不能很好地調動企業的積極性。
上網電價調整 從2013年開始,現行風電上網標桿電價將下調的風聲就傳遍了行業。2014年一整年,風電上網電價如何調整成為整個行業討論最為熱烈地話題。從一開始大部分從業人員激烈反對下調上網電價,到初步的討論方案成型,業界轉而討論調價方案的具體細節,擾攘一整年,電價調整方案始終未能在2014年年內落地。
2014年9月,一份新的風電電價方案征求意見稿在業內流傳,方案將風電四類資源區標桿電價從目前的0.51元、0.54元、0.58元、0.61元每千瓦時,分別調整為0.47元、0.5元、0.54元、0.59元每千瓦時,并在此調整基礎上區別對待,將福建、云南、山西三省電價由0.59元/千瓦時調整為0.54元/千瓦時;將吉林、黑龍江省電價統一調整為0.54元/千瓦時。最高的調幅達到0.07元/千瓦時。業界對這個初步方案反應激烈,認為如此大幅度的調價將嚴重影響風電發展的規律和節奏。在“十二五”規劃的最后一年,風電建設要完成裝機容量的目標并不困難,但電價調整的決策帶來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搶裝潮出現為下一階段的風電發展埋下了隱患。
作者:何諾書 來源:南方能源觀察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