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數年的沉淀期后,中國的地面光伏電站從開發到運營已經接近成熟期,未來,這個領域的比拼,將更多體現在電站效率和運維等設計與服務環節方面,這正是國開新能源在競爭看似激烈的當下,仍要進入這一領域的理由。 對于蟄伏經年的光伏業來說,2014年是個奇跡年,

在經過數年的沉淀期后,中國的地面光伏電站從開發到運營已經接近成熟期,未來,這個領域的比拼,將更多體現在電站效率和運維等設計與服務環節方面,這正是國開新能源在競爭看似激烈的當下,仍要進入這一領域的理由。
對于蟄伏經年的光伏業來說,2014年是個奇跡年,亦是“光伏電站建設元年”。特別是年尾的國開系成立國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國開新能源),及其對后期光伏電站建設的增長預估,讓這個“元年”更為名副其實。
據了解,國開新能源的五位股東分別為:北京紅杉尚業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普通合伙人)、杭州青域踐行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珠海普羅中歐新能源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杭州長堤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國開金融、紅杉資本的實力不用贅述,另外三家看上去普通,卻實際大有來頭。而這家實力雄厚卻異常低調的公司,將如何在商業模式尚未建立的光伏行業有所收益?
“光伏航母”實至名歸
媒體已經把國開新能源稱為“光伏航母”,盡管仍未做出實際的投資,但相信媒體做出這個定義的主要原因是,其資本實力絕非其他企業可以并肩。
比如股東之一的國開金融公司,即是承接國家開發銀行已有的非金融類股權資產,包括在中非發展基金、中國-比利時直接股權投資基金、渤海產業投資基金、中國-東盟投資基金、中意曼達林基金、中國鋁業(601600)股份公司、金川集團有限公司、山西晉城無煙煤礦業集團、天津生態城等重大項目中的股東權益的公司。
此外,珠海普羅中歐新能源跟國開系亦有多層關系,其隸屬于珠海普羅股權投資基金。珠海普羅投資由上海普羅股權投資、珠海金控股權投資管理、上海盛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國開裝備制造產業投資基金(下稱國開裝備基金)、贛州虔盛船業投資中心、上海鑫金圓、減速亨通創業投資、上海綠傲投資管理八家企業法人組成。
而國開裝備基金則是國開基金下屬,具體Pre-IPO和并購業務的投資平臺,總規模200億元,主要投資人為國開金融和中信集團各平臺。基金管理人是國開熔華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國開熔華”),屬于國開金融子公司,是國開金融市場化PE投資平臺,也是由國務院同意,發改委批復。
除了有較強的融資能力,國開新能源在行業的既有積累,也足以讓其匹配航母的實力。
根據資料顯示,國開新能源的多數股東,此前均在多個光伏產業的項目中有所布局,包括國開國際及期控股股東用2499.84萬美元分別認購碧華經擴大后股本23.81%及26.19%股權,就在去年7月25日,碧華簽訂晶科電力認購協議,碧華同意認購晶科電力擴大后股本約21%(按全面攤薄基準)。
晶科電力,即晶科能源的附屬公司,主要從事太陽能項目的開發及運營。而國開國際對此也有所預期,中國太陽能市場于未來數年將有快速增長,而晶科電力將繼續為市場的主要參與者。
作者:能源評論 來源:李新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