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速下行,如何看、如何辦?房地產市場,何去何從?經濟轉型升級,要打掉哪些“攔路虎”?應對能源緊缺,生活方式怎么變?委員在發言中將這些“老問題”放在新常態下分析求解。 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9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多名政協委員就有關議題作大會發言。經濟增速下行,如何看、如何辦?房地產市場
經濟增速下行,如何看、如何辦?房地產市場,何去何從?經濟轉型升級,要打掉哪些“攔路虎”?應對能源緊缺,生活方式怎么變?委員在發言中將這些“老問題”放在新常態下分析求解。
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9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多名政協委員就有關議題作大會發言。經濟增速下行,如何看、如何辦?房地產市場,何去何從?經濟轉型升級,要打掉哪些“攔路虎”?應對能源緊缺,生活方式怎么變?委員在發言中將這些“老問題”放在新常態下分析求解。
問題1▶應對經濟增速下降 錢穎一:政府的作用要從“參與型”轉到“服務型” 2014年中國GDP增速7.4%,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又將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定為7%左右。政協委員錢穎一在大會發言中認為,我國經濟增速下降雖然有心理壓力,但要理性分析原因,想好該做什么和不該做什么。在他看來,中國經濟的“韌性”很高,增速下降對我國調整經濟結構有好處。
“大幅度刺激需求”和“過度依賴貨幣”都不可取
錢穎一說,如果考慮中長期因素,我國經濟增速下降大致有三類原因。 一是潛在經濟增長率的下降。二是經濟中結構扭曲的糾正。三是激勵機制的變化。
看清了經濟增速下行的原因,接下來要做什么?錢穎一在建議時先講了兩個“不要做”。首先是不應該出臺大幅度刺激需求的政策。其次,不應該過度依賴央行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要起作用,必須配套結構調整措施。美國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同時,采取去杠桿的結構調整,才有了經濟回升。當前歐洲和日本的寬松貨幣政策,還必須有結構調整,才能最終見效。中國也一樣。
重新定義政府激勵機制
“當人生病時,除了吃藥外,人的自我調節,包括改變生活方式的本領是很強的。經濟調整也是如此。”錢穎一首先建議留給市場和企業內生調整和發展的空間。他認為,中國經濟“韌性”程度高,不僅政府調節能力強,而且個人和企業對市場變化的適應程度大。要給市場自我調節的空間,給個人和企業調整的機會。
其次,要發揮政府在供給政策上的作用。他建議,一方面應減少行政審批、加快財稅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為民營企業松綁、促進金融創新、鼓勵創業等;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支持產業發展,但要改變方式。比如推動電動汽車發展,但并不直接參與投資和制造,而是發揮規劃、協調以及促進基礎設施建設的作用。
此外,還要重新定義政府激勵機制。錢穎一說,解決政府“不作為”的辦法不是回到過去那種“作為”,而是轉變政府職能,把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從“關系緊密型”轉到“保持距離型”,把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從“參與型”轉到“服務型”。
問題2▶應對房地產市場疲軟 張泓銘:不必急于行動,讓樓市慢慢卸包袱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泓銘在發言中認為,應對中國房地產市場新常態要“雙防”并重:一防范樓市再次過熱、虛火上升,二防樓市全局性的急速趨冷和房價大幅下跌。他建議當前不必急于行動,而是通過市場調節,讓樓市慢慢卸掉高房價的包袱。
張泓銘談到,2013年冬至2014年春,國內外盛傳2014年中國房地產“崩盤說”。2014年過去了,中國房地產表現的確有所疲軟,但同“崩盤說”相去甚遠。
張泓銘認為,房地產的總體表現是由國民經濟決定的。國民經濟發展的快慢,導致增加或減少對房地產產品的需求,然后對房地產業提出了增加或減少供給的要求。循著房地產市場是由國民經濟決定的這個邏輯,自然得出以下結論:未來一段時期內,中國房地產市場將呈現同國民經濟一樣的趨勢,也將保持平緩發展的新常態。
對樓價緩跌要沉得住氣
張泓銘認為,應對中國房地產市場新常態要“雙防”并重。在指導思想上,要高度重視樓市在穩定經濟、穩定民生中的巨大作用,穩字當頭。一要防范樓市再次過熱、虛火上升。若樓市再度過熱、價格大幅上漲,會讓樓市多年積累的風險雪上加霜,引發危機的到來。樓市穩定或稍冷、房價稍降,是“高壓罐”的自動釋放和緩慢釋放,沒有大礙,應該容忍。二要防范樓市全局性的急速趨冷和房價大幅下跌。無論是經濟和社會,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都無法承受這樣的樓市嚴冬。
在行動策略上,張泓銘認為,要注意發揮市場自動調節的作用,讓市場顯示其內在的趨勢性變化,人們不必急于行動。尤其不要因為完不成當年的經濟指標,就把房地產當作救火工具,急急忙忙出臺寬松的樓市措施。只要房價沒有全方位的、急劇下跌的預兆,沒有對金融和經濟的嚴重威脅,就是相對正常的,不采取逆向的調節。
在觀測指標上,張泓銘認為,要緊盯銷售量和價格兩項指標,尤其是價格指數。樓市銷售量有所下降不要緊,只要價格基本穩住就行。價格基本穩住,就是在經濟增長中,樓市相對降價,降低風險。價格緩跌也不要緊,稍久的緩跌也不要緊。我們要有定力、沉得住氣,讓樓市慢慢地卸掉高房價的包袱,回歸合理。這樣可以提高城市競爭力,使明天的中國經濟更好。“這是一種高明的調節藝術。”他說。
問題3▶應對經濟轉型升級 李稻葵:打掉融資難融資貴這只“攔路虎”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發言中認為,融資難、融資貴是當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攔路虎”,要從根子上解決中國經濟融資難、融資貴這一難題,必須從金融體制改革上下狠功夫。
融資結構與投資結構嚴重不匹配導致融資難融資貴
李稻葵認為,融資難、融資貴不是因為中國經濟缺少儲蓄這個融資的源泉,也不是中國經濟貨幣存量不足。相反,中國經濟國民儲蓄率列世界之首,貨幣存量與名義GDP之比近200%,絕對值近20萬億美元,兩者基本都是世界之最,中國經濟“不差錢”。融資難、融資貴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經濟日益加劇的融資結構投資結構嚴重不匹配。
李稻葵分析認為,中國經濟的融資結構是以銀行貸款及信托等短期融資為主。商業模式導致它們的融資只能是中短期的。反觀我們的投資結構,卻不斷長期化。具體說來,投資已經從房地產及生產能力建設這些相對比較短期的投資項目轉向高鐵、城市基礎設施等周期非常長的投資項目。毫無疑問,許多基礎設施投資是有巨大的社會效益甚至是商業回報的,但是它們的回款周期往往長達20甚至30年。
當前,這些基礎設施的主要投資者是各級地方政府以及相關的投資平臺,擁有政府擔保,比較容易獲得銀行貸款。對于銀行而言,這是一個非常穩定的利潤來源。但是這些項目會長期占有銀行信貸資源。銀行不斷地“貸新還舊”,滾動式地為這些項目融資,這就造成了一個直接后果,那就是銀行剩下來可以給企業的貸款量非常有限,從而導致企業貸款,尤其是中小企業貸款嚴重不足,引發了上述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長期基礎建設的融資應從商業銀行和信托中剔除
如何解決融資難、融資貴?李稻葵認為,首先必須把長期基礎建設的融資從商業銀行和信托中剔除出去。必須建立專門的針對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的長期建設基金,學習世界銀行等國際開發機構的融資辦法,由政府出種子資金,再提供擔保,然后面向資本市場發行可流轉的長期債券。如此,不僅能減少基礎設施項目對銀行系統信貸資源的占用,解決“打醬油排長隊”的問題,而且能夠使長期基礎建設的融資獨立于各級政府,由第三方客觀評估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提高投資效率。
其次,適當擴大地方債規模,讓有條件的地方政府直接面向債券市場募集長期建設資金,降低地方政府的融資成本,倒逼地方財政對資本市場公開透明,提高地方財政以及長期建設項目的投資效率。
問題4▶應對能源危機 李河君:可移動、可穿戴的太陽能發電不是夢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聯新能源商會會長李河君在發言中談到,我國面臨全球性經濟增長乏力的困境,面臨擴大內需、轉方式調結構的巨大壓力,面臨節能減排、改善生態環境的嚴峻挑戰。如何破解發展難題,需要國家通過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培育一批像高鐵、水電一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移動能源就是這樣一個正在全球興起、中國已經領先一步的優勢產業。他建議要搶占全球移動能源產業制高點,培育我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李河君指出,移動能源是一個新興產業。移動通信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通信方式;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移動能源就像移動通信和移動互聯網一樣,將會改變傳統能源的生產和消費方式,由傳統的集中供電,變成每一個個體都是發電主體,能源將無處不在,這是一場能源利用的革命。
李河君認為,移動能源和傳統能源的關系,就像移動電話和固定電話一樣,就像移動互聯網和傳統互聯網一樣。它包括可移動、可穿戴的太陽能發電,也包括離網的分布式發電。移動能源的核心技術就是薄膜發電技術。薄膜發電可以理解為“人造葉綠素”,就是讓人類像綠色植物一樣直接利用陽光,薄膜電池像紙一樣可彎曲、可折疊、可攜帶。
李河君介紹說,太陽能無人機,可以不用一滴油,實現長時間連續飛行;太陽能汽車,可以不用汽油,在太陽下邊行駛邊充電,擺脫對充電樁的依賴;手機、iPad、背包、帳篷、衣服、特種裝備等,都可以利用太陽能隨時隨地發電。移動能源、薄膜發電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自由。
問題5▶激發社會創造潛能 徐曉蘭:大力發展眾創空間
徐曉蘭委員代表致公黨中央9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發言時說,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應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大力發展眾創空間,讓一切想創新能創新的人有機會、有舞臺,讓各類主體的創造潛能充分激發、釋放出來,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常態。
徐曉蘭說,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增速換擋和結構升級,要高度重視新增就業群體中近800萬大學畢業生和海歸留學生的就業創業。當前,隨著互聯網普及和開源軟件、開源硬件、3D打印、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創業的技術門檻和成本降低;網絡社交促進了創業者的奇思妙想和市場需求對接;創業投資細分和創業孵化、服務的社會化都有利于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
徐曉蘭提出4點建議:一、要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共同構建開放式創業常態系統。二、降低創新創業門檻,鼓勵科技人員和大學生創業。三、完善創新創業公共服務,為創新創業保駕護航。四、加強財政資金引導,形成社會資本支持創新創業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問題6▶緩解大眾創業融資難 梅興保:引導扶植民營資本辦金融
梅興保委員9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代表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發言時建議,引導扶植民營資本辦金融,緩解實體經濟和大眾創業融資難。
梅興保說,小微企業融資難、廣大民眾創業很難得到金融支持,是當前經濟金融活動中的痼疾。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新增的民間資本控股的民營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只有160多家,數千萬家小微企業和創業民眾大多只能面向民間融資。
梅興保表示,有效緩解實體經濟和民眾創業的融資難題,必須牢固樹立普惠金融的理念,在要求傳統金融機構繼續做好服務外,積極引導和大力扶植民營資本辦金融。
梅興保建議:一、加快民營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步伐。二、推進金融機構混合所有制改革,拓寬民間資本進入金融行業的渠道,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重組改造。三、引導民營資本借力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壯大,降低小微企業和創新型企業上市門檻。四、加強金融基礎服務設施建設,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幫助民營金融機構與政府及有關部門溝通。
問題7▶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秦大河:增強科普保障能力
秦大河委員9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代表科協界委員發言時說,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科技已經深刻地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公民科學素質已經成為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影響到社會穩定、國計民生、生活品質的直接因素。
秦大河表示,近年來,一些地方在PX項目建設過程中,連續引發多起大規模群體事件,陷入“一鬧就停”的尷尬局面。這些現象背后,反映出的實質問題是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有待提高。2005年我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只有1.6%,2010年達到3.27%,預計2015年將超過5%的目標。但這僅相當于發達國家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提高全民科學素質非常重要、非常緊迫、非常艱難。
秦大河提出3條建議:一、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納入國家有關規劃。繼續頒布《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二、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納入國家全民教育體系,推動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提升。三、加大投入,完善機制,增強科普的保障能力。
作者:陳曉薇 來源:深圳商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