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項補貼政策的落地,市場里悄然刮起了投資“光伏電站”的熱潮。近期上市公司的投資熱情更趨火熱,開始通過定增、發行可轉債等方式“籌錢”建設或購買光伏電站。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資本市場有近20家公司,直接或間接參與投資建設光伏電站。 光伏電站作為新能源領域里的
隨著各項補貼政策的落地,市場里悄然刮起了投資“光伏電站”的熱潮。近期上市公司的投資熱情更趨火熱,開始通過定增、發行可轉債等方式“籌錢”建設或購買光伏電站。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資本市場有近20家公司,直接或間接參與投資建設光伏電站。
光伏電站作為新能源領域里的藍海,卻不是誰都能參一腳的項目。成本高,投資回報期要8至10年之久,是其最大的特點。也因此,資金門檻是攔在建設光伏電站前的最大難關。動輒十幾億的錢哪來?上市公司也各有招數。
招數一:找“親媽”要錢
定增,是上市公司融資的主要渠道,而大股東的慷慨解囊更可以緩解公司的燃眉之急。6月10日,江蘇曠達(002516)擬以不低于14.99元/股的價格,定向增發募集不超過25億元資金,其中22.5億元用于投資270兆瓦的光伏電站項目。實際控制人曠達創投承諾認購不低于本次定增總額的15%。
無獨有偶,同一天航天機電(600151)也公告擬增發不超過1.96億股,募資不超過27億元(24億元擬用于320MW光伏電站的開發建設)。其中公司控股股東上航工業及其關聯方航天投資控股擬分別認購不少于本次發行總量的10%。
不過,可別以為大股東僅在財力上提供幫助,6月15日晚間,太極實業(600667)公告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大股東無錫產業集團以及無錫金投、趙振元、成都成達等持有十一科技81.74%股權,作價約為22.72億元,其中大股東無錫產業集團持股60.39%。
十一科技是一家專業從事工程咨詢、工程設計和工程總承包業務的大型工程技術服務公司,同時利用自身在光伏行業工程技術服務的經驗優勢從事光伏電站的投資和運營業務。
招數二:發可轉債
除了定增,可轉債也是上市公司籌錢的法寶,比較多見于港股的企業。比如今年5月,聯合光伏向拔萃資本發行5000萬美元可換股債券,以共同合作收購光伏電站。隨后又向中信資本發行1億美元可換股債券。去年7月,興業太陽能也宣布發行總額為9.3億元的五年期以美元結算可換股債券,年利率為5%,全力開拓光伏電站。
招數三:抱銀行“大腿”
有消息顯示,今年國開行、工行、建行、招行、興業及浦發等多家銀行開始向光伏企業信貸松綁,分類、分級向有技術改造能力的光伏企業發放貸款。在國內遍地開花的光伏電站項目中,抱緊銀行“大腿”也是籌錢法寶之一。
彩虹精化(002256)就與建設銀行深圳分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行深圳分行將優先為公司的光伏電站、光伏建筑一體化建設運營等業務提供金融服務和支持,未來三年擬向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提供總額不超過30億元等值人民幣的授信支持。方大集團(000055)則是抱上中國銀行的“大腿”,中國銀行深圳分行將為方大集團及控股子公司和項目合作業主單位的光伏電站、 光伏建筑一體化的建設運營等業務提供50億元的授信支持。
招數四:插上互聯網金融的“翅膀”
今年什么最火?當然是“互聯網+”,在信息爆炸時代,光伏與互聯網金融的結合已經成為創新趨勢。有消息稱,央行目前正與市場機構溝通,擬取消銀行間市場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審批制,轉而采取注冊制,受此影響,備受矚目的光伏資產證券化可能會有作為。而從互聯網角度看,分布式光伏這種碎片化、小而精的應用,穩定而安全的投資回報,正適合互聯網金融模式與對接。
目前,紐交所上市的晶科能源、英利新能源都已建立起自己的電商平臺,從其內容看,目標瞄準分布式發電站項目。而國內上市公司則多在籌備資產證券化,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分布式光伏由于產權和收益問題不明晰,現在資產證券化還不成熟。
作者:任銀哲 來源:全景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