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環境幾乎是一對孿生兄弟。當兩兄弟“步調不一致”時,比如冒出一些高污染能源,就會拖累環境質量;相反,當兩兄弟“和諧相處”時,比如出來一些新能源,就會減輕環境污染甚至有利于環境質量提升。近年來,我國在加強能源與環境建設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
能源與環境幾乎是一對孿生兄弟。當兩兄弟“步調不一致”時,比如冒出一些高污染能源,就會拖累環境質量;相反,當兩兄弟“和諧相處”時,比如出來一些新能源,就會減輕環境污染甚至有利于環境質量提升。近年來,我國在加強能源與環境建設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7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等。
除了政策措施助力,一些公司在能源與環境建設方面的“實踐經驗”,也能帶來助力。在上周舉行的首屆北京能源與環境周上,比亞迪公司、葡萄牙電力集團相關人士分享了他們的“經驗”……
7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等多項環境保護方面的相關新政。
會議提出,我國發展已經到了必須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階段;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負有責任的領導干部,不論是否已調離、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須嚴肅追責。
無獨有偶。一場與環保相關的重要活動也在同一周“上演”。在近日舉行的首屆北京能源與環境周上,國家發改委國土所所長肖金成表示,節約資源是破解資源瓶頸約束、保護生態環境的首要之策。而碳減排的同時,更應注意增加碳吸收,在生態補償方面,需要建立有效的機制。
推進全社會節能減排
現在,我國發展已經到了必須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階段。生態文明建設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綠色發展的必然要求。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導向,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體制機制保障,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肖金成說,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他認為,要深入推進全社會節能減排,在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各類資源節約高效利用。
其中的內容則包含嚴格執行建筑節能標準,加快推進建筑節能,鼓勵建筑工業化等建設模式;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優化運輸方式;推廣節能與新能源交通運輸裝備;鼓勵使用高效節能農業生產設備等。
近十多年來,我國能源消費高速增長,自2010年起成為世界能源消費第一大國。能源消費由2001年的15億噸標準煤增加到2013年的37.6億噸標準煤,年均增加1.9億噸標準煤,年均增速高達8%。
目前我國占全球能源消費的比重從本世紀初不足11%增加到22%。2002年至2012年,我國能源消費增量占世界總增量的58%。
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周大地也在同一場合表示,治理霧霾,改善環境要求盡快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實現能源的清潔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也要求我們限制煤炭等高碳能源使用。
他說,在繼續完成工業化,推進城鎮化的進程中,我國能源消費還要有所增加。只有通過能源革命,改變原有高碳能源擴張的發展模式,才能實現社會經濟和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胡健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