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補貼不談錢,談環保減碳
現在中國的能源問題比較復雜,處在一個變革的年代,財新今年采訪我說,如果對中國的能源問題,在2015年用兩個字說你的心情,能說什么?我的兩個字是“等待”,等什么呢?等改變。——李俊峰 先講大道理,能源的進步是一個科技和文明的進步,不能用價值來衡量,用價值和補貼
光伏補貼不談錢,談環保減碳
現在中國的能源問題比較復雜,處在一個變革的年代,財新今年采訪我說,如果對中國的能源問題,在2015年用兩個字說你的心情,能說什么?我的兩個字是“等待”,等什么呢?等改變!羁》
先講大道理,能源的進步是一個科技和文明的進步,不能用價值來衡量,用價值和補貼來衡量是沒有意義的。舉個例子,現在國家發改委規定的天然氣價格大概是平均3塊錢一個立方米,一個立方米的天然氣相當于兩公斤煤的熱值,而兩公斤煤最多能賣8毛錢,但是我們不能說一立方米的天然氣給2.2元的補貼。如果這樣算每年要補貼4400億。更不能說中國政府讓老百姓每年多支付了4400億來用天然氣,使老百姓不堪重負。
全球一年排放的溫室氣體大概400億噸,二氧化碳大約300億噸,中國的碳交易均價是20元至30元一噸,如果按5美元(30元)一噸算,100%的減排也只需要每年1500億美元左右,如果每年花1500億美元就能解決全球的碳排放問題,就用不著年年的馬拉松談判了。這說明減碳的成本遠遠不止5美元。
從不清潔的能源向清潔的能源過渡,是一個時代文明的進步。聯合國把一個國家能源現代化的程度用固體能源的占比來表征,一個國家現代化的程度越高煤炭的用量就越少。這些都不能用價值來衡量,隨著現代化的進程,煤炭逐漸被淘汰出局,越來越不值錢。將來會有一天把煤送給你都不會要,這種條件下再去比較天然氣比煤貴多少,光伏發電比燃煤發電貴多少也就失去了意義。
人類文明進步是需要能源越來越干凈,就是清潔和低碳。美國提出到2030年發電系統的碳排放減少35%,這就意味著燃煤發電從目前占比30%下降到15%,結果前幾天美國第二大煤炭發電公司阿爾法都破產了。德國的褐煤發電最便宜,但是德國人也宣布逐步減少褐煤發電。這些國家都沒有考慮最便宜的選擇,因為現階段環保、減碳對他們來說更重要。波蘭在加入歐盟之前,煤炭占比80%,加入歐盟之后,由于大氣質量要向歐盟看齊,也要像歐盟其他成員國一樣承擔碳減排的措施,目前煤炭占比也下降到50%左右。補貼多少都不是這些國家考慮的關鍵點。
中國需要屬于自己的可再生能源政策
在2003年中國制訂《可再生能源法》的時候,專家學者們考察了很多地方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最終選擇了德國的固定電價政策。引進這一政策后,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非常快,現在中國已經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最快的國家。
但是中國在制定政策的時候也犯了一個不小的錯誤。德國政府的補貼表現為:政府規定固定電價,光伏發電以零電價進網,但是國家按固定電價給光伏發電企業支付電價,從來沒有明確每度電補貼多少,只需要電網公司之間進行結算這一簡單的過程。
中國雖然在政策制定過程中也規定了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的電價水平,按照電網需要多支付的費用計算了電力附加,整個結算過程電網企業都可以完成,根本就沒有用財政補貼這個詞。但是在執行過程中,電力附加進入了財政預算,電價結算分成了電網結算和煤炭標桿電價,財政結算所謂的“補貼”。結果出現了財政、延遲支付和拖欠企業電費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政府的信譽。
去年,中國的發電裝機是13.6億千瓦,其中不能靈活調度的風電和光電只有1億多千瓦,占比不到10%。即使到2020年搞2億千瓦的風電、1億千瓦的光電,不可調度的風光發電也只有3億千瓦,占屆時發電裝機的比例應該也不到20%。而德國目前的風光電占比已經達到了40%,2030年更要達到80%。德國人分析問題的目的是如何更多的消納可再生能源,更大比例的利用可再生能源。而我們在討論可再生能源的問題的目的是想扼殺它,限制它,目的是不一樣的。我們在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過程中學習德國的經驗,也吸收了他們的教訓。相信我們達到德國目前的比例時,能比德國人做的更好。
作者: 來源:財新-無所不能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