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條款實施之后,部分企業在亞洲及美洲等地的布局將漸次展開,國內公司的企業管理、工廠治理水平也將更具國際化。
10月4日,美日加澳等12國結束了“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下稱“TPP”)部長級談判,達成TPP貿易協定。這一協定或促使成員國的經濟增長、加快彼此創新、減少環境污染,投資貿易或更加便利。光伏行業,作為一個高度全球化的十年新興產業,必將影響。
記者采訪了多位光伏行業資深人士后發現:TPP條款實施之后,部分企業在亞洲及美洲等地的布局將漸次展開,國內公司的企業管理、工廠治理水平也將更具國際化。
馬來西亞及越南建廠可能增多
參與TPP談判的12個國家中,馬來西亞、新加坡及越南等亞洲國家悉數在列。
中利科技(002309.SZ)一位高管就對本報記者說,來自中國資本、下注越南、馬來西亞生產的現象在增多。TPP協議達成前,布局亞洲其他區域的企業,多數沖著避免海外“雙反”而去。短期看,這些基地的光伏貨物會輻射至泰國、印度等新興光伏國家,長期而言則可以出口美歐等地。
在越南,已有博威集團、越南光伏等企業,其中越南光伏現有規模1.6G瓦,在建600兆瓦,位于越南北江省越安縣云中工業區,占地面積約100畝。
從越出發向南穿越泰國灣,馬來西亞就在眼前。這里已建成或正試運營的企業有中電光伏、晶科能源及天合光能等。其中,天合光能牽手了馬來西亞當地伙伴,合作運營總計400兆瓦的組件廠,未來將逐步擴至500兆瓦。晶科能源的工廠則設立在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喬治市”的檳城地區,達產后將分別實現電池片及組件年產能500兆瓦、450兆瓦。
建立生產廠,是光伏企業落子馬來西亞的方式之一。協鑫集成(002506.SZ)在今年9月10日,與馬來西亞國家建筑工業發展局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攜手推動“智慧城市”項目(即包括建設800套智慧農莊和光伏建筑物一體化等)。而這種做法也可為企業拓展當地業務。
另一位從事海外市場業務的光伏企業高層則對記者說,越南、馬來西亞的制造優勢正在顯現。
當地公司在生產管理和制造、貿易等方面難以匹敵國內企業,更多的優勢體現在制造成本上,“我給你打個比方,越南的人工成本與國內三、四線城市差不多,相當于一線城市的70%左右,基層工人的工資約為1800元每月,人力成本預計占整個生產成本的10%。節省下來的資金雖不多,但對于正在谷底徘徊中的光伏行業來說已非常有優勢了。”
他表示,企業的正常毛利率不到10%,原材料價格、生產廠建設方面,中國與越南等地的成本差距微乎其微,只要企業能省出一點錢,競爭優勢已非常大了,這是大家選擇在亞洲其他地區建廠的核心因素之一。
作者:王佑 來源:一財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