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光影沉浮、云開漸明的5年。“十二五”期間,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從2010年的89萬千瓦起步,到2015年三季度定格3795萬千瓦,規模體量實現了超過40倍的擴充,提前半年完成“十二五”規劃提出的3500萬千瓦裝機目標。 這是幾度盛夏、幾載寒冬的5年。美歐“雙反”、產能過剩、持續虧損……在內憂外患
這是光影沉浮、云開漸明的5年。“十二五”期間,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從2010年的89萬千瓦起步,到2015年三季度定格3795萬千瓦,規模體量實現了超過40倍的擴充,提前半年完成“十二五”規劃提出的3500萬千瓦裝機目標。
這是幾度盛夏、幾載寒冬的5年。美歐“雙反”、產能過剩、持續虧損……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危機下,這個資本追逐的朝陽產業在“十二五”中期深陷蕭瑟。一場針對光伏業的“拯救大兵瑞恩”行動密集展開,受政府持續、強大的力挺作用影響,去年以來光伏行業熱情重燃、產業上下游全面回暖。
駐足歷數,5年間,我國光伏產業已將“組件生產能力全球第一”、“發電年度新增規模全球第一”之冕納入囊中,年內有望將取代德國躍升世界第一光伏裝機大國。整裝抬首,頓覺對我國光伏的思考已經不再是如何趕超世界,而是如何走在世界的前面。
政策力挺國內市場蓬勃發展
“十二五”光伏發電目標從最初的500萬千瓦,經過幾次上調最終確定為3500萬千瓦。截至6月底,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578萬千瓦,其中,光伏電站3007萬千瓦,分布式光伏571萬千瓦。這意味著,光伏成為我國各發電類型中繼風電之后第二個完成“十二五”規劃裝機目標的能源種類。
在經歷了低谷后,我國光伏產業自2013年開始回暖,2014年以來以驚人的速度蓬勃發展,政策、投資、市場熱點紛呈、交替更迭。而得益于各項利好政策,光伏國內應用市場迅速啟動并擴大,上下游企業的盈利情況也明顯好轉。
從年度電站建設市場看,2010年底我國光伏裝機僅為89萬千瓦,當年發電量小到沒能進入國家統計范疇;2011年我國憑借290萬千瓦的新增裝機規模,成為亞太地區光伏市場主力;2012年新增350萬千瓦,累計裝機達到700萬千瓦,新增市場排名全球第四;2013年我國建成光伏電站規模1479萬千瓦,當年發電量是87億千瓦時,為全國發電總量的0.17%,位列全球光伏電站年度建設第一大國,并一直保持至今;2014年我國累計光伏電站規模達到2805萬千瓦,年發電量250億千瓦時,已占全國發電總量的0.46%。
在政策支持加強、國內市場不斷拓展的情況下,我國光伏行業逐步走出低谷,今年以來更是加速回暖。市場熱情在前三季度的光伏并網裝機數據里已有充分體現。截至9月底,全國光伏發電裝機量達到3795萬千瓦。預計全年新增光伏發電裝機量將略高于1500萬千瓦,截至今年底累計裝機總量將達到4300萬千瓦。
業內預計,今年四季度由于受國家能源局增調光伏裝機量影響,我國光伏產業可能出現跳躍式增長,有望取代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光伏裝機大國。
國內應用市場的迅速啟動和蓬勃發展,與能源主管部門對光伏產業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從2013年《國務院關于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開始,國家相關部門對光伏產業的支持政策密集出臺,涵蓋了從宏觀到微觀,從規劃到管理,從中上游產品加工到下游電站建設等全領域。粗略統計,在2013年和2014年的兩年中,國家級光伏支持文件數量達到20余個,各地方政府的配套文件更是上百個,各地區給予光伏發電的補貼標準從每千瓦時0.1~3元不等。
所有的光伏產業文件,表面看促成了裝機總量變化,背后卻是推動一個產業質變過程的力量。
作者:朱怡 來源:中電新聞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