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外地新能源電力消納的增加,國網華中分部也坦言,仍然面臨著用電需求增長放緩、消納能力下降以及系統調峰能力不足等問題
作者:本刊記者 張廣明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2016年01期
原標題:外地新能源消納增加帶來的兩大難題
霧霾天氣加劇對于新能源的“正面”影響,正在開始顯現。
國家電網華東分部發布的信息顯示,華東電網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和福建四省一市正在擴大新能源裝機,而且新能源發電已實現全額消納,同時加大特高壓輸送跨區清潔能源的力度,以此來改善當地的環境。
無獨有偶。
國網華中分部也表示,2015年1—11月,華中電網除全額消納本網新能源外,還消納西北新能源55億千瓦時(減少燃煤18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51萬噸)。
此外,國網華中分部開創性地開展了跨區新能源發電權交易,2015年華中電網與西北電網完成新能源發電權交易電量2億千瓦時。
上述信息已經凸顯出,對于飽受霧霾之困的一些地區——尤其是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而言,可能會逐漸加大外來電力的消納。當然,不僅僅局限于新能源。
盡管這種將“污染盡可能留在外地”的做法,對于整體的環境改善是否有效,暫且還難以評估。但對于包括光伏電站在內的投資者而言,隱含的潛臺詞可能是,項目所在地的電網條件,將變得至關重要。
其中原因有二。其一,電網直接決定著電力能否外送以及外送的規模;其二,根據相關規定,外送電的價格主要由協商來確定,這意味著最終的價格既受輸入地的電力需求、經濟發展程度等的影響,也與輸出地的整體議價能力有關。
不過,對于外地新能源電力消納的增加,國網華中分部也坦言,仍然面臨著用電需求增長放緩、消納能力下降以及系統調峰能力不足等問題。
對此,該公司建議,應該加強調峰管理,調動包括抽水蓄能機組以及合理控制供熱機組和自備電廠發展規模,明確自備電廠參與系統調峰的相關要求,以增加相應的調峰能力。
外送新能源消納增加 對于近幾年大規模增加的西北省份的光伏電站而言,在本地消納有限的情況下,外送就成為了解決其限電問題的主要出路。
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跨省區送電量約為8000億千瓦時。而國家電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內跨區跨省交易電量共完成7252.1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03%。其中,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跨區跨省外送電量全年達19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0%。
而來自電網的數據還顯示,受霧霾天氣增多等影響,一些地區對于電力外送的需求正在增加。
國網華中分部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年1-11月,華中電網除全額消納本網新能源外,還消納西北新能源55億千瓦時(減少燃煤18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51萬噸)。此外,開創性地開展了跨區新能源發電權交易,2015年華中電網與西北電網完成新能源發電權交易電量2億千瓦時。
與之類似,國家電網華東分部也表示,華東電網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和福建四省一市正在擴大新能源裝機,而且新能源發電已實現全額消納,同時加大特高壓輸送跨區清潔能源的力度,“綠電”對環境改善作用逐步顯現。
國網湖北電力發布數據也顯示,2015年共購入川渝水電及西北清潔能源21.8億千瓦時,其中西南水電約4億千瓦時,西北甘肅、新疆等地的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約17.8億千瓦時。2015年,國網湖北電力共外購電量58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200萬噸標準煤,減少排放二氧化碳478萬噸,為當地大氣污染防治作出了積極貢獻。
除了對外送電力的需求正在增多外,上述地區本地的新能源裝機規模也在逐年增加。
以國家電網華東分部為例,截至2015年11月,其新能源并網裝機容量合計1221.31萬千瓦,占總裝機的4.53%;累計發電量161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1.54%。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368.75萬千瓦,新增219萬千瓦,同比增長141.29%,累計發電量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42.86%。
作者:張廣明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