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都是產業生態鏈中需要補齊的重要環節,只有完善生態鏈,建立活靈活現的生態圈,光伏才能實現產業轉型。
作者:貢曉麗
來源:中國科學報
原標題:光伏產業轉型:不僅要種草養羊,還要兔子和狼
在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價格低迷的同時,新能源市場卻方興未艾。最新數據顯示,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44%,光伏產業也于去年躍居世界光伏累計裝機量首位。
盡管政府不斷強調可再生能源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重要性,并出臺了一系列光伏產業支持政策,但國內光伏產業的發展仍面臨諸多不利因素。限電問題、不斷擴大的補貼缺口和傳統發電企業的利益博弈導致光伏產業無法獲得可持續的經濟利潤。
“十三五”期間,中國能源結構將進入深刻變革時期,光伏產業也將進入關鍵轉型期。而光伏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都是產業生態鏈中需要補齊的重要環節,只有完善生態鏈,建立活靈活現的生態圈,光伏才能實現產業轉型。
產業困境盼破局
據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在中國光伏領袖峰會上介紹,為支持光伏行業發展,光伏發電補貼在未來8~10年內不會取消。即便如此,光伏行業不能總躺在政策簿上發展,行業自身要提高技術水平、降低成本,這在“十三五”時期,必須有一個顯著的改變。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資金支持,融資難已經成為制約光伏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天合光能中國區市場總監曾義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據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黃倩介紹,由于政策執行風險和投資收益不穩導致大多數光伏企業面臨融資困境,不得不發行成本高昂的小額債券和可轉債,而資本市場股權融資又需要良好的行業前景和價值投資者的認可。由于違約風險的考量,銀行資信要求高,光伏企業從銀行借款也困難重重。
“投資人需要根據企業預計的發電量來決定投資與否,但發電量的波動預期需要強有力的第三方機構給出估值,同時需要保險機構參與其中來分擔風險。”曾義坦言,如此靈活的融資生態圈,正是我國光伏行業所欠缺的。
另一個讓投資人卻步的原因還在于,光伏發電裝機目標的不盡如人意。2014年,光伏發電裝機完成量比政府目標低約4GW,完成率為76%。2015年,GlobalData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完成17.6GW的光伏裝機量,完成率同樣為76%。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在光伏領袖峰會上作出預計,2020年全國光伏裝機總量將至少達到150GW,意味著未來5年平均每年新增約20GW的裝機量。黃倩分析指出,考慮到地面電站供應過剩而分布式電站盈利能力較差,光伏裝機目標未來可能更難實現。
要達到光伏產業的裝機目標,限電問題亟待解決。事實上,國家電網承受能力不管是目前還是2020年的150GW目標都并無大礙,關鍵在于和傳統能源發電的分配協同程度,未來配額制的出臺將是關鍵一步。
據了解,從國務院2007年提出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到現在,經過幾輪征求意見和利益博弈,遲遲沒有出臺。而去年電改9號文為電力行業新一輪改革拉開了序幕,電改提出放開發電側和售電側,實行競價上網。各種發電方式中光伏的競價能力最差,黃倩認為,若電改后配額制出臺不及時,光伏電站行業將面臨嚴峻挑戰。
作者:貢曉麗 來源:中國科學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