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許多業內人士看作是我國光熱發展的啟動元年,光熱發電在熱儲能技術的支持下,通過將聚光集熱與傳統熱電技術結合,實現了打破光照條件、日照時間等限制的目標,不僅可以作為基礎電源、熱源,還可以參與調峰。近日,本報記者就光熱產業發展對意大利能源研究所(ENEA)兩位專家Tommaso Crescenzi和Alberto Giaconia進行了采訪。
原標題:專家:中國市場是光熱發展的巨大驅動力
來源:中國電力報
作者:陶鏡羽
2016年被許多業內人士看作是我國光熱發展的啟動元年,光熱發電在熱儲能技術的支持下,通過將聚光集熱與傳統熱電技術結合,實現了打破光照條件、日照時間等限制的目標,不僅可以作為基礎電源、熱源,還可以參與調峰。近日,本報記者就光熱產業發展對意大利能源研究所(ENEA)兩位專家Tommaso Crescenzi和Alberto Giaconia進行了采訪。
國際合作是支柱因地制宜是關鍵
9月1日到2日,中國光熱產業終于迎來了期待已久的標桿上網電價,這被譽為具有里程碑和劃時代的意義。意大利能源研究所專家對此表示,光熱市場成長很快,得益于政府的激勵政策,截至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技術幾乎實現了電網平價,這當然也包括光熱產業。此外,光熱技術也代表了可再生能源對建設電網友好型能源系統的積極回應──通過熱儲存技術來儲存太陽能,以實現按需供應能源。
意大利國家新技術、能源和可再生經濟發展研究所光熱研發部主任TommasoCrescenzi表示,光熱發電是利用聚光器收集太陽熱能,通過換熱裝置提供整齊,結合傳統汽輪發電機的工藝,不僅可以生產出電能,還可以利用光熱產生的機械能進行其他產品的生產。
意大利國家新技術、能源和可再生經濟發展研究所能源技術部研究員AlbertoGiaconia指出,在光熱電廠產生的高溫熱能可以直接滿足幾個工業過程中完全或部分所需能量,取代燃燒傳統燃料,可以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并且節省燃料。例如,在光熱電廠產生的高溫熱能可以驅動制氫生產過程中的化學轉化。
針對全球光熱領域中技術、市場、運維、人才等方面將會出現的合作與競爭前景展望,Crescenzi表示,國際合作是建立光熱發電等先進技術的基本支柱。它可以實現技術交流、建設示范工廠,實施中國工程師和運營商與國際專家的合作項目。
建立這種以技術為背景的機構,在面對當地特有的條件時,例如中國西部地區,可以提供合適的應對解決方案,當然通過國際合作的方式也可以提供因地制宜的解決辦法。
據了解,針對光熱發電的四種技術形式(槽式、塔式、菲涅爾式、碟式),Crescenzi認為,光熱發電技術并非是最好的技術,但是每種技術都會有一些特定的功能,更適用于某個特定的方案,例如工廠的位置、規模、土地可用性、環境約束等。
意大利能源研究所的研究結果顯示,碟式光熱發電非常適合分布式、小規模發電,但是不能和長時間蓄能系統相結合;所以碟式光熱發電在產能輸出方面可以和太陽能系統競爭。當前塔式光熱發電允許產生高達550~600℃的熱度,因此適合高效率發電。而線性聚光系統,都是模塊化技術,通常使用400℃的熱油作為熱傳輸流體。
此外,線性聚光發電系統用熔融鹽也能生產超過500℃的熱量,可以通過菲涅爾式和塔式光熱發電系統來實現。通常情況下,通過熔鹽儲熱,相比使用熱油,可以提高儲熱的溫度、容量和效率。
作者:陶鏡羽 來源:中國電力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