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立碳交易市場既是應對國際減排壓力的要求,更是推進綠色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建立碳交易市場需要借鑒國際經驗,參照國內其他市場建設的經驗,利用經濟轉型的歷史機遇,以建立碳排放權形成機制、碳排放權分配機制為前提條件,以建立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碳交易價格形成機制為主體內容,以建立碳交易登記核查機制、碳交易市場監管機制為制度環境,試點推動,循序漸進,力爭建立起既符合中國國情,又與國際接軌的中國碳交易市場。
原標題:建立碳交易市場促綠色轉型發展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李佐軍 劉鵬
中國建立碳交易市場既是應對國際減排壓力的要求,更是推進綠色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建立碳交易市場需要借鑒國際經驗,參照國內其他市場建設的經驗,利用經濟轉型的歷史機遇,以建立碳排放權形成機制、碳排放權分配機制為前提條件,以建立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碳交易價格形成機制為主體內容,以建立碳交易登記核查機制、碳交易市場監管機制為制度環境,試點推動,循序漸進,力爭建立起既符合中國國情,又與國際接軌的中國碳交易市場。為了高效率高質量地建設我國碳交易市場,必須堅持以下五條基本原則。
第一,國家自愿原則。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京都議定書》規定,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不承擔有法律約束力的溫室氣體絕對總量的限排,沒有強制性減排的義務;《巴黎氣候變化協定》也規定,各方將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這決定了我國碳交易市場上的國家自愿原則。
國家自愿原則對于我國的碳交易市場建設意味著兩個方面:一是,我國向國際上自愿作出降低單位GDP碳排放強度,或者減少碳總排放量到常規模式一定比例的承諾,作出這一承諾是中國自主、自愿的行動,中國將盡最大可能采取相應政策措施和切實行動兌現承諾。但我國碳交易市場上的國家排放額度總量不應由外國要求設定,而應由中國根據其全球解決方案提出的原則而自愿設定。二是,無論國家是否向國際社會承諾減排,中國國內的企業或地區均可以采取自愿性減排行動。自愿性減排既可以通過企業聯盟來組織,也可以通過若干地區聯盟來組織。
作者:李佐軍 劉鵬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