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單晶、單晶 PERC 產品在去年美國展后掀起一波熱潮,中國大陸一線大廠在 2016 年第四季開始對美國的 PERC 出貨也明顯抬升。目前第三地單晶、PERC 產能仍在爬坡階段,較為成熟的零稅率單晶 PERC 產能算上 SolarWorld、韓華 Q-cells、REC Solar 不超過 2GW(吉瓦),使中國臺灣地區在單晶及單晶 PERC 產品能夠藉低稅率略有發揮。
目前單晶 PERC 模組在美國屋頂型市場仍有 0.38~0.45 美元/W 的價格,以中國臺灣地區僅 3.5~4.2% 的電池片稅率計算,以自有模組出貨將有發展空間,但若仍倚靠低稅率,僅能為高效電池片爭取短暫優勢,競爭優勢仍會隨第三地單晶、PERC 產能的逐步擴大而漸減,故低稅率只能成為近期的過渡。
林嫣容表示,未來臺廠除了思考單晶及 PERC 產能、效率如何盡速發揮外,向下游發展的決心也需更加堅決。否則若僅寄望以電池片銷往美國,也恐將在模組大廠須鞏固模組加工利潤之時,把中國臺灣地區最后的優勢產品 PERC 電池也砍至成本線價位。本次稅率的優勢不能僅考慮短多局面,而是趁稍有喘息之時思考如何嚴防長空格局, 才是臺廠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