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市場已經打開,但過去只注重國際市場的光伏企業深刻認識到,單一市場必然存在風險,必須學會兩條腿走路,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并重。
2013年,中國光伏產業存在產能嚴重過剩,國內應用市場開發不足。當時,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光伏產業市場過度依賴外需,70%以上產品出口歐美市場。由于全球光伏
國內市場已經打開,但過去只注重國際市場的光伏企業深刻認識到,單一市場必然存在風險,必須學會兩條腿走路,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并重。
2013年,中國光伏產業存在產能嚴重過剩,國內應用市場開發不足。當時,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光伏產業市場過度依賴外需,70%以上產品出口歐美市場。由于全球光伏市場需求減弱、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實施“雙反”,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阻力增大,光伏企業普遍經營困難。三四年過去了,光伏產業發展環境是否改變?光伏企業還好嗎?
高速增長曾帶來成長的煩惱
回顧光伏產業發展的這十幾年,過山車式的大起大落可謂驚心動魄。
21世紀初,中國大陸太陽能電池組件產量只占全球11%,為日本當時產量的1/4左右。其中,多晶硅產量80噸,95%以上需進口。
很快,光伏產業奇跡般爆發,經歷了名副其實的野蠻生長。沒幾年,中國在多晶硅、硅片、電池片、電池組件四大生產環節,產量躍居全球第一。目前,產量連續多年全球第一,一些品種的占比甚至高達80%。
高速增長也帶來成長的煩惱。出口導向而發展起來的光伏產業,因歐美國家此起彼伏的“雙反”,海外市場受到巨大沖擊。加之“十一五”期間,國內新能源重點在風電,光伏制造業的巨大產能迅速過剩,不少企業破產,龍頭企業紛紛步入破產邊緣。
不過,到2016年,中國光伏制造企業的日子總體不錯了。據統計,42家有光伏板業務的上市公司中,39家實現利潤增長,11家增幅超100%。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透露,2016年中國光伏產品月平均出口額11.7億美元。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光伏產業仍然面臨產能過剩,一些企業經營依然面臨壓力,但總體看,已從谷底爬了出來。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許勤華教授認為,這得益于我國產業政策適時調整、企業創新能力提高和正確的市場戰略。
作者: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