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走進崇仁縣白陂鄉趙家村,只見一排排太陽能光伏發電板被整齊地安置在連民生態養殖場的雞棚上。這是趙家村興建的太陽能電站。據悉,崇仁縣在推進精準扶貧工作中,因地制宜選路子,將農村產業發展、扶貧開發、農民增收與光伏應用有效結合,實現扶貧開發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
光伏下鄉 助推農民脫貧
近日,筆者走進崇仁縣白陂鄉趙家村,只見一排排太陽能光伏發電板被整齊地安置在連民生態養殖場的雞棚上。這是趙家村興建的太陽能電站。據悉,崇仁縣在推進精準扶貧工作中,因地制宜選路子,將農村產業發展、扶貧開發、農民增收與光伏應用有效結合,實現扶貧開發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
光伏下鄉 助推農民脫貧
趙家村地處偏僻,集體經濟薄弱,目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有19戶50人,脫貧難度大。2016年5月,該縣扶貧和移民局聯合市駐村連心小分隊,為趙家村尋找適合的扶貧項目。專家經實地考察發現,該村連民生態養殖場的雞棚適合安裝光伏發電設備,且利于集中管理維護。占地40畝的連民生態養殖場是村辦企業,建有6個標準鋼架雞棚,養殖麻雞9萬羽。棚頂光照充足,安裝光伏發電板進行發電,不僅能滿足雞場自身用電需求,多余的電還可并入電網,且由于發電板具有吸熱吸光作用,有利于雞舍夏季防暑降溫,可大大降低養殖成本。
為解決項目資金難題,該村協調當地農商銀行,對無力籌資的貧困戶,通過小額貸款途徑解決,貧困戶可利用光伏發電收益逐年償還,當地政府同時給予貼息支持。經過6個月的奮戰,該村總投資65萬元的分布式光伏電站全面竣工。前不久,該電站成功并網投入使用,到目前已累計發電8000多千瓦時,產生收益7840元。據村干部介紹,貧困戶每年每戶可從光伏扶貧項目中增收1400多元,且收益期可達25年,成為貧困群眾穩定的增收渠道。
全面推廣 打造崇仁模式
趙家村試點成功后,光伏扶貧項目建設便逐步在全縣鋪開。該縣按照“政府引導、貧困戶參與、政策扶持、市場運作”思路,堅持“貧困戶受益、能還本付息、企業讓利”原則,采取“政府補助、銀行支持、貧困戶自愿、多方投入”模式,由政府整合有關項目資金,給予每戶1萬元的資金補貼。同時通過省級產業扶貧資金為每戶貧困戶擔保貸款2.5萬元,引導已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按自愿原則參加村級光伏發電產業扶貧合作社。
此外,該縣將現有的鄉鎮屋頂資源統籌使用,并征用了6所學校、公租房屋頂安裝光伏發電設備。目前,該縣屋頂光伏發電系統使用面積達69090平方米,節省屋頂租金近20萬元。
“想不到靠陽光也能掙錢,這可是我們貧困戶的福音啊!”家住三山鄉的貧困戶羅禾花站在自家門前,指著樓頂上的光伏發電板,一臉興奮地說道。據了解,羅禾花家境困難,丈夫與兒子相繼去世,兒媳又改嫁,家中只留下兩個孫女。面對生活壓力,羅禾花常為家里缺少勞力而發愁,缺乏脫貧信心。自今年初申請了光伏扶貧項目后,羅禾花一家得到了“陽光”的眷顧,生活越過越好。
截至目前,該縣已建成6.905兆瓦光伏扶貧項目,幫扶貧困戶1381戶,占建檔立卡貧困戶的97.52%。
作者:崔偉群 來源:江西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