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World這個在歐、美太陽能供應鏈或許被視為是悍將,成功的在歐、美對中國太陽能供應鏈祭起一波波貿易戰,讓廠家們恨得牙癢癢,近期SolarWorld因為財務問題在德國聲請破產,但對中國太陽能供應鏈業者來說,宿敵的破產卻可能令人愁上加愁?因為不但先前一連串的貿易戰難更動,更可能引爆更大規模的保護
SolarWorld這個在歐、美太陽能供應鏈或許被視為是悍將,成功的在歐、美對中國太陽能供應鏈祭起一波波貿易戰,讓廠家們恨得牙癢癢,近期SolarWorld因為財務問題在德國聲請破產,但對中國太陽能供應鏈業者來說,宿敵的破產卻可能令人愁上加愁?因為不但先前一連串的貿易戰難更動,更可能引爆更大規模的保護措施。
SolarWorld曾是全球第二大太陽能廠,股價走勢更曾被喻為是全球太陽能的指標走勢,不過,這些風光的歷史都在2011年市場反轉,由賣方主導市場轉為買方主導后變調。SolarWorld算是同期的末代武士,因為不少代表性廠商,包括德國Q CELLS、Solon等都已被購并,而破產潮則如骨牌效應般一路到現今未停。SolarWorld則主張這些問題都是中國供應鏈不斷擴產、不合理殺價競爭所致。SolarWorld在困頓環境中苦撐,不愿有任何被購并的妥協。
SolarWorld是著名的悍將,其代表的協會2012年成功在美國對中國供應鏈祭出雙反,2013年在歐洲再祭雙反,2015年在美國對兩岸太陽能祭新雙反,同年在歐洲又針對協助中國供應鏈規避的臺灣地區、馬來西亞等供應鏈祭出反規避調查。2017年歐盟又開始啟動第二輪的反規避調查,尤其質疑部分廠家有詐欺行為,以偽造產地證明來規避課稅。
SolarWorld的德國廠在近期為無力償債問題,聲請破產。但是,先前灑下貿易戰的天羅地網,不會因為它的財務問題而有所停止,令廠家擔心的,反而容易掀起更強烈的反中情緒。
歐盟ProSun總裁Milan Nitzschke指出,雙反貿易戰對中國廠商的影響有限,而產能過剩又再次破壞了歐洲制造商的前景。5年來,歐盟不斷抱怨中國太陽能廠在歐洲的大規模傾銷,但仍伴隨100多個相關歐洲廠陸續關閉和破產。
SolarWorld在此時宣布破產,就某種程度而言,無疑是驗證了他先前不斷控訴的,受國內傾銷所迫害,尤其破產之際,再重申一次。
走向破產早有征兆
SolarWorld的財務壓力導致破產早被認為遲早會發生,尤其正在與美國Hemlock訴訟的長期合約料源官司,Hemlock求償7.7億美元,2016年即被爆出SolarWorld一旦敗訴即可能面臨破產倒閉,因為市場根本不認為其有償還的能力,但SolarWorld將其劃分為即使敗訴也只在美國有法律效用、不影響德國總部,而今德國總部先聲請破產。
而SolarWorld對中國太陽能供應鏈所設下的貿易壁壘,其實早在2016年下半國內廠商前往東南亞等第三地設廠的產能大開即失去保護作用,在歐、美市場的模塊報價快速下殺,生產成本不具競爭力的SolarWorld早已敗戰連連。
也因為SolarWorld仇恨中國太陽能供應鏈,所以,策略上失去了運作的彈性,尤其只有撻伐防守、競爭、沒有任何合作或更大的整合,若以其他歐美廠包括SunPower、Wacker等看準中國內需潛力,積極前往合作、設廠來看,SolarWorld為了祭出貿易戰其實也付出不小的代價。
作者: 來源:易容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