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一場以能源變革為核心的新一輪全球技術革命與產業競爭大幕正在拉開,全國工商聯常委、浙江省工商聯副主席、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南存輝認為,智能電網建設的意義,不亞于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而在智能電網的建設過程中,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世界的目光再次注視到新能源上,歐美各國先后提出構建“智能電網”的構想,以此作為刺激本國實體經濟增長、變革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復蘇的良藥。去年底,美國公布了“智能電網互動標準框架與路線圖”和“智能電網試點計劃”、國際電工委員會制定了“智能電網全球標準框架”,為相關產業提供了較為明確與可行的技術路線和產品標準。智能電網的市場巨大,已經成為各國政府競相推動的產業。美國政府后來居上,以最快的速度,已經建立了75個智能電網建設標準,還有70個正在討論當中。
歐美IEC委員會已經制定了技術路線圖。而早在2009年5月,我國國家電網就公布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的發展規劃。國家能源局組織有關機構開展范圍更廣的智能能源網發展規劃的研究,將水、電、燃氣、熱力、制冷、電動汽車等多種城市公共用品,通過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構建統一的、基于互動化管理的用戶端智能配電網絡及能效管理系統。
長期致力于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南存輝在多種場合發表了對國家智能電網建設的建設性意見。南存輝認為,智能電網的建設將帶領新能源的發展。新能源發電具有不均勻性,比如太陽能發電白天有,晚上沒有,風力發電風大的時候有,風小的時候沒有。而智能電網以能源形式轉換實現儲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實施海水淡化、煤炭氣化,以此解決我國淡水和燃氣供應問題,還能夠大幅提高海上風電、光伏發電的消納能力,是我國優化能源結構,實現2020年節能減排目標的堅實保障。智能電網提倡因地制宜發展多種分布式能源,盡可能縮短能源輸送半徑,實現電網、油氣網、水網、供熱網在同一信息平臺上完成監測、計量、管理,避免重復建設,能夠大幅提高能源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綜合能源網架對產業的拉動作用遠高于單一網架,能夠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率先制定智能電網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引領新一代能源信息產業、先進儲能、新能源交通工具、能源新材料、綜合能效管理等產業的發展,是贏得新一輪全球產業競爭的戰略制高點。智能電網強調能源消費者與能源供應商之間實現雙向互動、擇優選擇,是打破行業壟斷,實現能源市場化改革的有效途徑。
南存輝同時表示,國家智能電網的建設,需要民營企業在內的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需要集中海內外華人學者、專家、科學家、企業家的共同才智。南存輝建議,完善多元化的資本市場,打通融資渠道,鼓勵更多的資金進入新能源等優勢產業,通過市場融資重組并購加快產業整合,促使優勢產業快速成長。南存輝建議,建設智能電網,可以考慮在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中規定省級行政區域年度碳減排標準,制定建筑能耗標準等。建立分級、分區競賽式的向低碳經濟轉軌的模式,調動城市智能電網建設的積極性。同時,還要理順價格體系,包括各類能源的上網電價,推出階梯式的消費電價,以更富有彈性的價格體系刺激企業和民間投資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熱情,促進節能技術、產品和模式的廣泛應用。
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我國政府作出承諾:2020年非化石能源將占一次能源消費的15%左右,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屆時,新能源接入比例大幅提高,對電網智能化提出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南存輝認為,智能電網建設,將立足于本土資源的核能、風能、太陽能可再生能源并網發電,實現“以電代油”、“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能源消費結構轉變,將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能源安全和能源獨立問題。并帶動風能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電動及混合動力汽車、現代電力鐵路系統等多個產業的發展,從而全面推動我國制造業、交通運輸及能源產業實現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