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江蘇發電企業將自己的部分發電合同委托給甘肅一家電企“代工”,交易電量3000萬度,上網價格為0.391元/千瓦時。通過這次交易,江蘇這家電企不僅每度電多獲利約0.04元,還減少了煤炭消耗;而加上新能源補貼,甘肅電企不僅每度電獲利0.33元,更減輕了棄風的困擾。
這筆讓雙方都受益的買賣近日發生在江蘇與甘肅通過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完成的1.29億千瓦時跨省發電權轉讓交易中。此舉開創了江蘇通過跨省跨區發電權市場化交易消納西北新能源的先河。
共促跨省發電權交易,發電企業實現雙贏
長期以來,跨省跨區電力交易主要以計劃為主,隨著改革的深入,跨省跨區電力交易的市場化進程在加速。
“對于開展這次跨省跨區發電權交易,江蘇早早就做好了準備。”江蘇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迎春說。
在多方談判和協商后,4月28日,北京電力交易中心發布5月份全國部分區域電力交易結果,由甘肅新能源發電企業替代江蘇燃煤發電企業發電,涉及4家發電集團,其中,江蘇省內發電企業5家,甘肅地區新能源發電企業32家。經測算,可減少煤炭消耗約3.87萬噸。
華能集團是這批參與發電權交易的發電集團之一。5月份集團所屬華能淮陰電廠的火電機組與甘肅風電交易3000萬度電量,相當于減少煤炭消耗約9000噸。
“這家電廠位于蘇北地區,從海路到長江、再到運河,煤炭運送的成本相對較高。同時,煤價高企、煤耗較高也是因素。”華能集團江蘇分公司副總經理鐘金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基數電量的上網價格是每度電0.391元,向交易對方支付的費用是0.08元、過網費是全國核定價每度0.16元,出讓發電權后可獲利約0.15元;以當前的煤價為參照,如果由自己來發電,每度電可獲利約0.11元。這意味著此次成交的3000萬度電,能為企業增收約120萬元的同時,也為江蘇地區控煤作出了貢獻。
對于這一結果,華能甘肅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也感到滿意。此次交易讓企業每度電在獲利0.08元之外,還能獲得0.25元的新能源補貼,同時減少了甘肅的棄風,為甘肅新能源提供更大外送空間。
參與談判協商的華能集團江蘇公司市場營銷部經理張成坦言,風電等新能源負荷存在不穩定性,為滿足電網調峰需要,交易多采用“風火打捆”的方式。此次跨省跨區發電權交易不再“風火打捆”,而是純粹消納西北可再生能源,這也是市場各方共同努力的結果。
“5月11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發電權交易有關工作的通知》,旨在大幅提高電力市場化交易比重,以市場化方式增加清潔電力供應。”江蘇能源監管辦市場監管處處長吳衛建介紹,江蘇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參與原則,多方協作共同推動跨省跨區發電權市場化交易。
實現發電權交易向合同電量交易平穩發展。記者了解到,目前華能、大唐等發電企業正在積極尋求集團外部的協商洽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