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部委下發2018年光伏發電補貼及指標規劃
事件: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 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的相關內容對于光伏行業的基本面有重要影響。
要點如下:
1.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
2.今年安排10 GW左右規模用于支持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5.31日為節點)
3.在各地落實實施條件、嚴格審核的前提下,保障“十三五”第二批光伏扶貧項目計劃。
4.根據光伏規模控制情況決定領跑者規模
5.不需要補貼的項目鼓勵各地自主支持。
6.標桿電價/度電補貼從5月31日起下調5分錢,村級扶貧電站電價保持不變。
1.1. 新規對18年光伏新增裝機規模明顯限制
1、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強調國家未下發文件啟動普通電站建設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國家補貼的普通電站建設),此前能源局出臺的文件規劃2018年規模指標11.7GW(原13.9GW,部分指標因為發電市場環境監測評價結果不合格)相當于暫時無效,后續是否重啟待定,相當于少了去年國內近20%的裝機需求。
2、今年用于支持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的指標約10 GW(大概率包括戶用和工商業屋頂),并且在時間上不留緩沖,而此前屋頂全額上網分布式光伏、自發自用分布式光伏是不要指標的,根據CPIA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實現國內裝機9.65 GW,其中分布式7.68 GW,再考慮到4-5月份的分布式裝機量,假如國家嚴格執行分布式指標限制,則下半年能夠納入國家補貼的分布式裝機規模極其有限。
3、基于以上,結合此前CPIA的數據,對于2018年國內的裝機量悲觀情況拆分如下:1)2017年普通電站的指標約 7 GW;2)第三批領跑者5 gw需要在2018年底前并網,第二批領跑者指標約1 gw在2018年并網,總計6 GW;3) 已經下發的光伏扶貧指標共4.18 GW ;4)由國家補貼的分布式光伏指標共10 GW(含戶用);5) 輸電通道配套及示范項目約 3 GW;假如國家年內不恢復地面電站的指標的話,國內裝機量預計30 GW左右,相對去年國內53.06 GW裝機量將下滑43.46%,考慮到國內各環節產業鏈還處于擴產中,需求端的下滑將導致產業鏈價格出現快速下降,各環節高成本的產能將或首先被出清,另一方面,由于價格下降,這將進一步提高光伏裝機在海外低融資高日照區域的競爭力,或將先加速這一區域光伏平價上網的到來,海外區域裝機量有望超預期的增長(前提是海外不借此機會限制中國光伏進口),但想在年內彌補中國市場將近20 GW的裝機量下滑難度極大。
4、從5月31日起,度電補貼或標桿電價在此前基礎上降低5分錢,考慮到光伏產業鏈的價格下降,電站運營端的IRR實際變化不大,但國家指標限制以及政策變化會導致光伏電站投資者的預期轉變。
1.2. 國內產業鏈面臨較大壓力
1、對于純光伏運營企業來說,存量電站的電價保持不變,如果電站本身已經納入補貼目錄范圍(約有26 GW納入補貼目錄范圍(前六批只到2015年3月)),加之國家在大力改善棄光限電影響,因此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小,沒有納入補貼目錄的電站資產可能存在現金流壓力,部分民營企業或許將出售電站來獲得現金流。
表1
補貼缺口測算
2、對于硅料企業來說,根據硅業分會數據,2017年底國內多晶硅料的產能為27.6萬噸,多晶硅擴產還在繼續,2018擴產的產能有四川永祥5萬噸,新疆協鑫2萬噸,東方希望1.5萬噸,陜西瑞科1.9萬噸等,行業預計年底名義產能接近40萬噸,但由于總需求的下降和本身硅片硅耗水平的下降,會使得對于硅料的需求有較大幅度降低,硅料價格可能會快速下降至8-10萬元/噸區間甚至更低,高成本的硅料企業將被迫關停,具備成本優勢的企業仍然有可能獲取利潤。
圖1
全球硅料成本產能情況
3、根據CPIA數據及行業統計,2017年底的全球多晶硅片產能為92.5 GW,單晶約為45GW,根據各大企業擴產公告及投產預期,預計2018年底多晶將達到110 GW,單晶將達到70 GW。如果需求下滑,對于硅片企業來說,由于此前的價格部分多晶硅片的企業已經虧至現金成本,需求端的減少將導致此部分企業停產,庫存甩貨將不可避免,部分硅片企業將面臨停產甚至清算,后續硅片價格的降低將主要來自硅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