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本周拉響警報,稱2017年全球能源投資下降2%,連續第三年呈下降趨勢,全球能源投資嚴重不足。
2017年全球能源投資為1.8萬億美元,比去年下降2%。其中大部分為電力行業投資的減少,國際能源署(IEA)將2018年稱為“電力年”以引起對該問題的關注。全球經濟的電氣化進程尤其強調需要更高的發電能力,而太陽能發電方面增加的投資不足以抵消火電廠、水電站和核電站方面減少的部分。
化石燃料方面的投資小幅上升,但仍保持較低水平,僅相當于2014年投資的三分之二。國際能源署(IEA)將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成本控制在可控范圍內,而且由于運營商的成本限額和服務行業的產能過剩,2016年以來的油價回升并沒有導致相應的成本增加。然而,國際能源署(IEA)指出吸引了如此多關注和投資的美國頁巖油行業,在2017年的成本通脹率達到了10%。鉆井的增加給供應鏈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導致投資在砂巖上的資金全部轉移到了鉆井服務、勞動力和設備成本上。另外增加的10%的成本將于2018年投入使用。
從全球來看,上行石油和天然氣投資上升4%至4500億美元,并將于今年繼續小幅上升5個百分點。在這一標題數字之下,美國頁巖油支出將增長20%,而傳統的石油和天然氣支出則保持不變。在傳統領域內,大部分資金被投入在棕色地帶的發展上,而在2018年綠色地帶項目所占投資應會下降至上行總投資的三分之一,至近年來最低水平。
從地域來看,中國吸引了最大份額的能源投資。與幾年前不同,現如今中國的能源活動更加注重清潔能源的發展。國際能源署(IEA)表示,“在中國,低碳電力供應及其網絡以及能源使用效率方面的投資在拉動整體能源投資上的作用愈加突出。2017年,投放在新建燃煤電廠上的資金下降了55%”。
更令人震驚的是,印度作為最大的石油和煤炭消費國,是決定未來數十年全球去碳化進程的關鍵所在。“2017年,印度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首次超過化石燃料發電的投資”,國際能源署(IEA)總結道。或許能源轉型的速度將超過人們的預期。
反觀美國,2017年美國增加的投資主要來自于上行的石油和天然氣方面,以及燃煤發電廠的投資。
然而,未來仍將面臨許多挑戰。國際能源署(IEA)強調稱“這是投資轉向更清潔能源進程中的一個暫停。”化石燃料占能源總投資的比例實際上略有上升,達到了59%。
2017年,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投資為3000億美元,占發電總投資的三分之二,下降了7%。并且投資減少的部分原因是可再生能源的價格下降。
國際能源署(IEA)還表示,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單位成本在2017年下降了15個百分點,太陽能投資也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此外規模經濟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技術進步和政府招標計劃正在促進一些市場新項目的規模經濟發展:在中國以外的新興經濟體中,截止至2017年,過去五年內太陽能光伏項目的平均規模擴大了4.5倍,與此同時,陸上風能的發展規模擴大了一半。
但是,核能的衰落將給可再生能源帶來更多的負擔,將這一缺口帶進低碳的未來。“鑒于新核電投資大幅下降至五年內最低水平,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強勁投資對促進低碳發電便更為重要。”國際能源署(IEA)還表示,“新核電站的開工建設依然緩慢,而在一些地區,現有電廠的退休減弱了可再生能源投資增長的影響。”
國際能源署(IEA)稱,盡管歐洲在歷史上一直引領著可再生能源的部署,但核電站的退役已經抵消了40%以上太陽能和風能的增長。
翻譯:于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