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代表委員到底如何看待經濟形勢?來自市場一線的他們會提出什么樣的政策建議?
以下是中國企業家智庫發布的“兩會百名企業家調查報告”全文:
痛點:成本到底該怎樣降?——兩會百名企業家調查報告
文丨中國企業家智庫 孟曉陽
2018年,全球經濟處于“大摩擦”和“大調整”之中。受中美貿易摩擦及貿易保護主義因素的影響,全球經濟正面臨著各種風險疊加的挑戰,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經濟增速可能已經見頂。有調查顯示,全球經濟可能衰退被企業界領袖視為今年最擔心的問題。
中國經濟增長同樣也不容樂觀。2018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6%,實現了預期發展目標。受外部環境變化及內部結構調整的影響,2019年中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有機構預測,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將下降至6.3%。這或許還是樂觀的預測,增速放緩應當引起各方面足夠重視。
在經濟下行壓力下,“降成本,活下去”便成了企業首要面對的課題。2018年底以來,一場全球性的裁員潮席卷而來。裁員,是為了降成本,活下去。
其實早在2016年,國務院就下發了《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從八個方面提出了降低實業成本的具體措施,明確三年左右使實體經濟綜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較為明顯增強,產業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近三年以來,一系列降成本政策、措施效果如何?企業綜合成本是否有所下降?為應對未來的挑戰,還需在哪些方面發力?針對這些困惑,中國企業家智庫開展了以“成本到底該怎樣降”為主題的調研,希望從企業實踐中找到切實的答案。
本次調研以線上問卷為主,線下訪談為輔,共回收332份調查問卷,并對數十位企業家進行了深度訪談。
一、調研樣本構成
參與調查的樣本企業,從企業性質上看,民營企業占比約九成(90.60%);從營收規模上看,年營收在5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占比近七成(66.67%),年營收10億元以上的大中型企業不足一成(6.84%);從成立時間上看,成立超過5年的企業占比超過半數(50.43%)。
表1 樣本企業結構分布
二、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
在市場需求方面,超三成企業家(32.69%)認為中美貿易摩擦致使企業產品銷量銳減;而企業成本方面,“原材料成本上升”一項占比最高(55.77%),“知識產權及技術合作成本升高”一項緊隨其后(26.92%)。還有15.38%的企業家認為“資本跨境流動難度增加”。僅有17.31%認為“暫無影響”。中美互相加征關稅,直接導致市場需求萎縮、企業成本抬升,對中國維持經濟穩定增長、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均產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表2 中美貿易摩擦對企業的影響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