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發(fā)電產業(yè)贊助的一項研究報告表明,去年美國太陽能技術貿易順差18.8億美元,太陽能產業(yè)領域的原材料和生產設備的出口大大超越了太陽能電池成品的進口。
該研究報告旨在表示美企對中國太陽能電池生產商迅速崛起的擔憂,目前中國太陽能電池生產已占據全球電池板生產總量的58%。
美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一直在努力維持生計,包括這個月申請破產并在年初已經著手關閉大部分在美工廠的常青太陽能公司(EvergreenSolar)在內。
傳統(tǒng)藍色太陽能電池要花費長達兩年的時間方可產出制造設備需要的電能,這批判了太陽能電池板在某種程度上類似于電池或發(fā)電技術的觀念。用來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的大部分電能用于生產電池板主要原料多晶硅。
擁有廉價水力發(fā)電的太平洋西北地區(qū)讓美國搖身變?yōu)橐粋大的多晶硅出口國。該研究報告顯示,美國去年出口了價值25.2億美元的多晶硅,卻只進口了價值1.75億美元的多晶硅產品。
該報告中的數據似乎與總部設在哥倫比亞的全球貿易信息服務中的美國海關數據一致。
作為總部設在波士頓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分析公司,GTM研究公司開展了該項研究工作,該研究由太陽能產業(yè)協會贊助,并計劃于周一公布于眾。該協會是一個貿易團體,代表包括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在美國開設的子公司在內的太陽能電力公司。
同時,美國也在生產像太陽能電池板之類光伏器件的生產設備上處于高額順差。美國出口了價值25.5億美元的設備,進口價值卻只有4.28億美元。
作為GTM研究公司太陽能發(fā)電研究董事總經理的ShayleKann表示,今年美國光伏器件生產設備的出口可能會減少。但是,他認為這主要是全球經濟疲軟導致太陽能發(fā)電需求放慢的緣故。
“這跟美國的競爭力沒有什么必然聯系,”ShayleKann說。
中國正努力創(chuàng)建自己的設備制造產業(yè)來生產太陽能光伏器件。然而,卻吸引了像美國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Materials)之類的美國公司在中國城市建立大型研究實驗室。
據報告,去年,盡管太陽能電池板進口額達11.5億美元,在太陽能產業(yè)領域中美雙邊盈余至少達到了2.47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