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業生命周期來講,光伏業發展至今,已開始由成長期逐漸向成熟期過度。但與其他行業不同的是,光伏行業目前仍未能擺脫政府財政扶持才能生存的處境。因此,頻繁的波動和起伏較大的發展曲線,在未來不短的時期內都將仍是這一產業必然要面對的現實。
不過,業內朋友大可不必悲觀的是,盡管當下的行業蕭條似乎還并未到最糟糕的時候,但這個行業向前發展的步伐已經不會再停下來,其前景也亦如初升朝陽一般無限輝煌。
在任何產業的發展初期,需要的可能更多的是前瞻的眼光與勇于吃螃蟹的冒險精神。而由于寄托著改善全球經濟衰退以及能源危機與環境危機的重任,以光伏業為主的新能源產業得以超越一般產業的發展節奏獲得了超速崛起。也是因此,一些產業初期“叢林時代”的生存法則才在一定時期內仍能發揮效用。但不會有意外的是,光伏行業畢竟將要開始走向成熟。因而,此時除了眼界和勇氣,更需要的可能是耐心與定力。
由成長而成熟,一定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無論洗牌還是整合,一些不能適應行業發展節奏的運營模式和商業思維,必然會遭到淘汰,這甚至與企業的實力和規模無關,只不過是產業發展的必然,是歷史的必然。正如施正榮博士所言,五年后誰還能留在這個舞臺上,恐怕現在還無法定論。
由于光伏行業的崛起過于迅猛,加之其技術成熟度仍有待時間和實踐檢驗,這決定了此一行業由成長而成熟的過程將更為漫長和痛苦。因此,一種穩健的擁有核心競爭優勢的能夠持續生存的運營模式,可能遠比盲目的規模和利潤更為重要。這是能活著進入春天的前提。
轉型需要時間和空間,對多數伴隨著行業起伏掙扎在生存邊緣的光伏企業而言,面對的發展環境恐怕一點也不比全球經濟形勢更為樂觀。但即或下游需求能在明年得以改觀,或者說,就算2012年的供需情況簡單復制2010年,屆時其競爭格局也將不可能再與2010年雷同,那可能會是一個更為激烈的以強汰弱的市場。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行業由成長邁向成熟的階段,如果企業仍不能往核心競爭力方向發力,被淘汰,不過是個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