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接連發布“雙碳”戰略重磅文件,將非化石能源再度拉上了輿論熱點。但眾所周知,非化石能源中裝機增長最快的風電和光伏波動很大,需要搭配儲能。現有的儲能方式里,最穩定可靠的抽水蓄能在選址上存在先天限制;電化學儲能發展迅猛但在安全、壽命等方面還有待加強。要想建立堅實可靠的新型電力系統,還需要更多新型儲能技術
近日,國務院接連發布“雙碳”戰略重磅文件,將非化石能源再度拉上了輿論熱點。但眾所周知,非化石能源中裝機增長最快的風電和光伏波動很大,需要搭配儲能。現有的儲能方式里,最穩定可靠的抽水蓄能在選址上存在先天限制;電化學儲能發展迅猛但在安全、壽命等方面還有待加強。要想建立堅實可靠的新型電力系統,還需要更多新型儲能技術的加入。
這當中,壓縮氣體儲能憑借其壽命長、成本低、安全環保的特性,被認為是繼抽水儲能之后第二大適合GW(吉瓦)級大規模電力儲能的技術。
壓縮氣體儲能捷報頻傳
壓縮氣體儲能是利用用電低谷將氣體壓縮到鹽穴或壓力容器中,等到用電高峰時再釋放出來發電,從而提升電網調節能力和新能源消納能力的技術。
它包括壓縮空氣儲能、壓縮二氧化碳儲能和其他壓縮氣體儲能。壓縮空氣儲能又分為非補燃壓縮空氣儲能(常溫高壓空氣存于鹽穴、壓力容器等)、補燃式壓縮空氣儲能(結合燃氣輪機使用)、液化壓縮空氣儲能等。
據《科技日報》10月1日報道,位于江蘇金壇的鹽穴壓縮空氣儲能國家試驗示范項目在前一天并網試驗成功,向國家電網發出我國首個大型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第一度電。這是我國壓縮空氣儲能領域唯一國家示范項目,還是全球首個非補燃壓縮空氣儲能電站,其發電裝機達60MW(兆瓦),儲能容量300MW/h(兆瓦時),遠期建設規模1000兆瓦。根據本地的地質條件,理論上最大可以建設超過4000兆瓦的壓縮空氣儲能電站。
金壇項目現場圖 來源:科技日報
另據《中國日報》10月22日報道,近日位于貴州畢節的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正式并網發電,這是目前國際上容量最大、功能最全、測量范圍最寬的先進壓縮空氣儲能集成驗證與示范平臺,最大儲能容量40MWh,最大發電功率10MW。同金壇項目相比,這套系統不僅不燃燒化石燃料,而且還不依賴儲氣洞穴,即不受地理條件和燃料限制,是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
該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研發,已于2016年底實現示范運行,累計運行時間超過4000小時。可實現電力系統調峰、調相、旋轉備用、應急響應、黑啟動等功能。
畢節項目現場圖 視頻截圖
作者:李煥宇 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