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0月的1439號文(《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發布后,電價上漲的趨勢就難以逆轉。半年多過去了,無論是暫時的電網代購電價,還是市場化交易的電價,全國范圍內都在大幅度上漲著。原本因為水電資源豐富而吸引了大量高耗能企業的云南,近期也被爆出取消部分高耗能企業的優惠電價政策,要求企業采取
從去年10月的1439號文(《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發布后,電價上漲的趨勢就難以逆轉。半年多過去了,無論是暫時的電網代購電價,還是市場化交易的電價,全國范圍內都在大幅度上漲著。原本因為水電資源豐富而吸引了大量高耗能企業的云南,近期也被爆出取消部分高耗能企業的優惠電價政策,要求企業采取市場電價。
當可再生能源比更大規模的增長突破了電網現行體制的承受極限,現行政策下的電價機制自然無法繼續。電力系統成本的增加推高了電價的上漲。在保證“穩定”“清潔”的前提下,“能源不可能三角”中的“低價”再難實現。
破解“能源不可能三角”難題
更低的電價,是吸引企業入駐零碳產業園的直接原因。
在1439號文發布之前,蒙西電網一般工商業單一制電價最高為0.4772元/千瓦時。而2021年12月的電網代理購電工商業單一制最高電價則高達0.502925元/千瓦時。“我們在零碳產業園里可以實現比內蒙古工商業電價低20%左右。”遠景科技集團高級戰略總監張元說:“內蒙古是煤炭大省,電價本就相對較低。與目前東部地區接近0.7~0.8元/千瓦時的用電價格,零碳產業園無疑有著巨大的價格優勢。”
如此巨大的價格優勢來自于對內蒙古豐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目前遠景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實現了100%綠色零碳能源供給,同時實現了低電價。
在零碳產業園的100%綠色零碳能源供給中,有80%來自于零碳產業園自備的風電、光伏發電。考慮到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波動性,園區配備了4小時的電化學儲能,再加上與電網合作,在綠電生產超量時出售給電網,在綠電不足時,從電網回購綠電。
2020年底,遠景CEO張雷曾表示到2023年三北地區的風電綜合度電成本將實現0.1元/千瓦時,彼時發電側儲能度電成本也將達到0.1元/度。盡管風電配備儲能能實現如此低廉的度電成本,不過考慮到電化學儲能目前較高的成本和放電時間劣勢,這也只是零碳產業園同時實現零碳和低價的部分方式。
在新型電力系統中,不僅發電端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接入導致波動較大,用戶側也依然要面對無規律的峰谷波動。在近年來數字化技術對電力系統的介入,特別強調了實現發電和用電之間的動態平衡,通過需求側的靈活相應減少發電側波動對電網的影響,從而降低電網系統成本,推動可再生能源的消納。
在零碳產業園的實踐中,遠景率先通過智能物聯網技術實現了這一目標。在發電端,配合遠景的智能風機以及進行風功率預測的遠景智能智慧風場軟件,可再生能源發電可以實現精準的預測。在用電側,大量的用電設備裝配了傳感器和控制系統,不僅可以精準掌握能耗,還可以靈活隨機根據發電曲線實現需求側響應。大大降低了儲能配比的需求。
在“雙碳”戰略逐步推進的過程中,高電價和碳約束逐漸成為企業成本的重要部分。而類似光伏、動力電池這類綠色產業,更是從數年前就開始強調“用綠色生產綠色”的概念。在傳統清潔能源低電價地區逐漸陷入“能源不可能三角”的當下,這些綠色產業迫切需要尋找新的清潔能源低價洼地。而遠景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投產帶來的穩定、低價的100%綠色零碳能源供給,恰如“久旱逢甘霖”。
“溢出效應”更具意義
從字面上看,“零碳產業園”包含了降碳和經濟上的雙重意義。事實上,僅“零碳”二字就包含了多重內涵。
80%的自發綠電、100%的零碳能源供給,同時實現更低的電價,這本身就是實現了微縮版的“新型電力系統”。但這并非是遠景在新型電力系統方面探索的重點。為了能實現更高比例的零碳能源直供,更長時間、更低成本的儲能能力是必須解決的問題。“我們正在落地8小時,甚至是長達7天的儲能模塊。”張元說,“新的儲能模塊將會是基于氫能的零碳能源島,它將作為長時間儲能系統。”
作為備受矚目的終極能源解決方案,氫能從去年開始就是綠色能源領域的最強勁風口。3月23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首個氫能中長期發展規模,明確了“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氫能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的戰略地位。
成本是綠氫發展的核心障礙,這不僅指的是制造綠氫的成本,也意味著使用綠氫的成本。在遠景對于新型電力系統的設計中,基于氫能的零碳能源島也是類似于終極解決方案的存在,更重要的是,這或許是突破成本困局的有效路徑。
由于綠電資源豐富,零碳能源島可以充分利用用電負荷低谷期的綠電資源制備低成本的綠氫,實現儲能的效果。而在用電尖峰時段,當電化學儲能耗盡,電網綠電價格也處于高位的時候,綠氫發電就具備了足夠的成本優勢,保障了低成本的綠電供給。
低成本綠氫的實現不僅讓“零碳”的內涵增加,也讓“產業園”的意義實現了進一步的突破。率先在鄂爾多斯遠景零碳產業園投產的是遠景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初步規劃20GWh高端動力與儲能電池產能,第一條10GWh生產線已經在今年4月投產。而電池生產線的落地,將會帶動上游材料、精密組件企業和下游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園區落地。據悉,目前已經有包括新能源電池產業鏈、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在內的相關企業正在遠景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進行產能布局。
用“零碳”的優勢,聚合了零碳產業形成全新的綠色工業集群,這無疑是零碳產業園在“產業園”的概念上更重大的意義。鄂爾多斯作為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經濟發展幾乎全部圍繞著煤炭。零碳產業園讓鄂爾多斯不僅有了經濟更進一步的增長,也成為經濟轉向“零碳”的一大助力。到2025年,遠景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預計將帶動當地創造3000億元綠色新工業產值,新增10萬個綠色高科技崗位,并實現1億噸二氧化碳年減排的目標。
目前,遠景在鄂爾多斯轄區內已建成兩座自主研發的智能重卡換電站,通過智能調度有效提高換電運營效率,為礦區重型卡車提供安全、迅捷的清潔能源補給,并參與電網負荷調度,實現削峰填谷、綠電消納。
隨著零碳理念的深入人心,各種零碳產業園、工業園也開始在中國大地上蜂擁而出。遠景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的成功落地,不僅跳出了傳統的“零碳能源供給”固定思維,更通過一系列的溢出效應,成為實現區域經濟平衡發展驅動力和綠色新工業革命的有效載體。
作者:武魏楠 來源:能源雜志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