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等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光伏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部署促進光伏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鼓勵光伏行業創新進步,規范行業秩序,科學規劃和管理本地區光伏產業發展,積極穩妥有序推進全國光伏市場建設。
晶澳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等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光伏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部署促進光伏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鼓勵光伏行業創新進步,規范行業秩序,科學規劃和管理本地區光伏產業發展,積極穩妥有序推進全國光伏市場建設。
晶澳科技輪值總裁楊愛青表示,該《通知》的發布非常及時,它將對優化光伏產業鏈供應鏈和推動我國光伏行業的健康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有關專家認為,該《通知》一方面響應了光伏行業內要求加強監管和引導的呼吁,另一方面對光伏產業鏈供應鏈的協調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全鏈合作,穩定供需
光伏供應鏈可以分為上、中、下游三個環節,其中上游為硅料、硅片環節;中游為電池片、組件環節;下游為光伏電站等應用系統環節。自2021年以來,“漲價”成為光伏產業供應鏈的焦點,而這其中矛盾最突出的環節出現在上游資源端,作為主要原料的多晶硅出現價格連續上漲。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助理秘書長江華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當前硅料價格上漲一方面由于供應鏈各環節的不匹配,下游硅片、電池、組件產能遠高于硅料,引發搶料現象。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供需存在錯配。江華解釋,前些年,因為多晶硅市場低迷,硅料擴產有限,大多數企業都在擴產硅片、電池組件等下游產品。直到2020年下半年,市場需求回升,多晶硅需求量驟增,硅料企業才開始相繼擴產多晶硅。但從時間上看,硅片和電池片產能建設周期僅需6~9個月,組件甚至低至3~6個月,且生產彈性大;而硅料項目產能建設周期則需要1~2年,且生產彈性小。這就導致中下游需求增速遠超上游供給增速,造成整個市場多晶硅供需緊張。
來源:中國光伏行業協會
然而,硅料價格大漲,引發企業紛紛擴產。在這種情況下,硅料產能已現過剩苗頭。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常務副會長、有色金屬技術經濟研究院院長林如海表示,根據多晶硅在產和新建企業規劃產能統計,預計到2025年年底,中國多晶硅產能將超過500萬噸/年,若包括海外供應,共計可滿足全球1500GW左右裝機量需求。從需求角度看,到2025年和2030年全球光伏裝機需求將分別達到550GW和1000GW。“現有擴產規劃可滿足長期光伏裝機需求,但同時需考慮2025年前過度投資規劃的產能可能引發市場供需失衡。”林如海說,這或將引起一輪新的供需失衡。
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針對上述情況,《通知》提出加強系統對接,深化全鏈合作。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深度對接交流。鼓勵硅料與硅片企業,硅片與電池、組件及逆變器、光伏玻璃等企業,組件制造與發電投資、電站建設企業深度合作,支持企業通過戰略聯盟、簽訂長單、技術合作、互相參股等方式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引導上下游明確量價、保障供應、穩定預期。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業負責人表示,當前,跨界資本“瘋狂”涌入光伏領域,三部門的發文對此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避免重復投資、落后產能投資后的資源浪費和過剩,調節引導資本進入其他實體行業,促進經濟發展。引導資本進入光伏行業供求緊張的產業環節,促進產業鏈合理搭配,促進產業和諧發展。另外,這也給了所有光伏企業一個警示,告誡大家在重視企業經濟利潤的同時,更要關注整個行業的共贏。
江華表示,《通知》將對光伏供應鏈的協調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短期來看,該文件響應了光伏行業內要求加強監管和引導的呼吁,對供應鏈協調發展進行引導,對行業內不合理不規范的行為加強監管,影響行業預期。但長期來看,該文件對光伏行業下一步有序發展將起到促進作用,能夠引導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楊愛青認為,《通知》有助于緩解行業階段性供需錯配與部分供應鏈價格震蕩等現象,促進終端需求落地,推動“碳中和”戰略的發展。
立足長遠,優化布局
光伏行業是國家重點支持的產業。近年來,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層面,都出臺了不少政策鼓勵從建立全國大市場的高度對光伏產業進行優化布局。
今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實施《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
本次《通知》也指出,要立足長遠目標,優化產業布局。各地工業和信息化、市場監管、能源主管部門要圍繞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科學規劃和管理本地區光伏產業發展,積極穩妥有序推進全國光伏市場建設。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規范和標準引領,根據產業鏈各環節發展特點合理引導上下游建設擴張節奏,優化產業區域布局,避免產業趨同、惡性競爭和市場壟斷。
同時,還要優化營商環境,規范市場秩序,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引導各類資本根據雙碳目標合理參與光伏產業。在光伏發電項目開發建設中,不得囤積倒賣電站開發等資源、強制要求配套產業投資、采購本地產品。
在江華看來,目前,各地因勢利導,充分結合自身優勢發展光伏產業,逐漸形成差異化競爭和區域間的有效協同。例如,滁州市充分發揮其石英砂資源優勢,聚集光伏玻璃企業,從而帶動當地光伏產業鏈的完整配套。西部地區充分發揮其能源優勢,吸引對能源需求量大、電價敏感度高的多晶硅、拉棒等項目入駐,優化了全國的產業鏈區域布局。
針對惡性競爭和市場壟斷等問題,各地方也紛紛出臺相應措施。例如,廣東省發展與改革委發布《關于規范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針對跑馬圈地、倒賣土地資源、惡性競爭等一系列問題,提出要求全面核查已備案項目,大力推進可建項目建設,科學編制光伏發展專項規劃及年底具體實施計劃,鼓勵競爭性配置資源以及加強項目服務及管理等五點措施。河北省邢臺市發展與改革委也曾下發文件,要求排查違反“競爭不壟斷”、“工作不暫停”原則,搞“一縣一企”,排斥其他企業的不合理現象。
智能創新,協同應變
創新是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通知》強調,各地工業和信息化、能源主管部門要深入落實《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等政策,積極規范產業發展秩序,光伏電站投資建設應對照規范要求和相關標準。積極實施《智能光伏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鼓勵企業結合市場需求,積極實施《智能光伏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鼓勵企業結合市場需求,加快技術研發和智能創新升級。支持企業創新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系統集成、終端應用及重點配套材料、設備等供應鏈大數據平臺,推廣應用公平化、透明化在線采購、車貨匹配、云倉儲等新服務,提高供應鏈整體應變及協同能力。
協鑫科技投資者關系總監宋昊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目前,協鑫科技正在逐步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光伏產業的融合,旗下基地利用大數據“云智能”平臺將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融入到光伏組件生產過程中,實現“大數據平臺+算法+應用”閉環生產。“此外,我們也在積極布局技術層面的差異化競爭。我們通過在東西北三大區域科學布局,模塊化復制FBR顆粒硅這一低能耗、低投入、低減排、高品質、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差異化技術,避免工藝相同、產業趨同,用領先的科技創新行動積極配合《通知》精神快速落地。期待進一步細節政策的出臺。”宋昊說。
天合光能也在不斷推進組件工廠的智能化、自動化和數字化。依托供應鏈管理平臺,天合光能打通企業與供應商、企業內部、企業和用戶之間的數據流,實現對前端、運營、采購、生產、物流、服務等各環節的透明化管理,確保了公司與各生產基地及供應商企業的協同制造。
然而,光伏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也面臨一些困難。賽迪顧問物聯網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韓允認為,目前光伏行業對整個智能化的生態體系還不太適應。他解釋,光伏行業要與新一代信息技術進行深度融合,就要從制造型企業轉變成制造加智能化的信息科技型企業。行業管理,包括公司運營、服務、交易模式、用戶參與、競爭對手等都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在這些方面,目前光伏行業還不是很敏感,需要進一步加強。”韓允說。
作者: 來源:中國電子報社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