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能源戰略的逐步實施,經濟社會清潔發展的縱深推進,在各項政策的大力推動下,無論是綠色電力生產端還是消費端都面臨著重大機遇,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以下簡稱“綠證”)制度,正是我國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推動能源體制變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
綠證是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
可再生能源為推動我國能源結構
隨著國家能源戰略的逐步實施,經濟社會清潔發展的縱深推進,在各項政策的大力推動下,無論是綠色電力生產端還是消費端都面臨著重大機遇,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以下簡稱“綠證”)制度,正是我國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推動能源體制變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
綠證是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
可再生能源為推動我國能源結構轉型發揮積極作用。中國電力行業碳排放量約占排放總量的50%,減少電力行業碳排放是實現“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目標的關鍵,穩步發展可再生能源、助推生產端能源結構轉型是電力行業低碳、綠色、清潔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國家各項政策支持下,我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迅速。截至2021年12月底,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0.63億千瓦,發電量持續增長,2021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2.48萬億千瓦時,在推動我國能源結構轉型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綠證是發揮環境價值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機制。隨著全社會綠色電力消費意識的提升,用戶消費綠色電力的比例和來源需要科學的計量方式和權威機構證明。為了保障綠色電力環境屬性的可追溯性,國際上通常采用綠色電力證書作為綠色電力消費的證明方式,1個綠證對應1000千瓦時的電。作為獨立的綠色電力計量工具和綠色電力環境價值交易載體,綠證在國際上已運行多年,主要分為強制和自愿兩個市場。
強制市場將可再生能源配額制作為綠證的配套政策,通過法律、法規形式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市場份額作出強制性規定。政府向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發放與其上網電量相對應數量的綠證,配額義務主體可通過向發電企業購買綠證以證明完成配額目標,以實現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的目的。英國、澳大利亞、瑞典、日本、韓國及其他20多個國家,以及美國29個州和華盛頓特區等地均實施了配額制政策。國際經驗表明,配額制及綠證交易是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除綠證強制交易外,有經濟承受能力、具有環境保護意識的個人和企業可以通過自愿的方式購買綠證,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截至目前,全球共有超過300家企業承諾未來實現100%使用可再生能源電力。
綠證是兌現新能源環境價值,支持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重要力量。新能源電力具有物理電量和綠色環境價值雙重屬性。面對多重經濟壓力,通過綠證交易兌現新能源環境價值將成為向新能源發電提供正向價值激勵、保障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進而有力支持構建以新能源為主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我國綠色電力證書發展情況
綠證核發交易總體平穩有序。我國自2017年啟動自愿綠證交易,并明確適時建立強制綠證交易市場。根據行業主管部門印發的文件要求,由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作為第三方機構建設運行全國綠證認購交易平臺,同時負責我國綠證的核發及交易組織工作。目前,已初步推動全社會形成了較好的綠色電力消費共識。
從綠證類型看,目前我國綠證主要包括補貼綠證和無補貼綠證兩類。其中補貼綠證核發范圍為納入國家補貼清單的陸上風電、光伏電站項目;無補貼綠證核發范圍為平價(低價)陸上風電、光伏發電項目,以及超過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時數或者達到補貼年限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截至2022年7月底,全國補貼綠證累計核發數量約3421萬個,累計認購數量約7.9萬個。全國無補貼綠證核發工作于2021年5月正式啟動,截至2022年7月底,無補貼綠證累計核發數量約1139萬個,累計認購數量約197萬個。
國際可再生能源100%消費計劃組織(RE100)、綠色和平等國際非盈利性組織持續倡導綠色低碳發展,除綠證強制市場外,自愿認購綠證提升綠色電力消費水平已成為重要趨勢。我國綠證已于2020年初實現了與RE100的互認,在國際市場形成一定的影響力。
銜接綠色電力交易試點。2021年8月,行業主管部門復函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關于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工作方案的請示》,推動開展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工作。2021年9月7日,全國綠色電力交易試點正式啟動,共17個省區的259家市場主體參與了首次交易,成交電量79.35億千瓦時(交易期限為1年~5年),成交均價較煤電基準價增加約2分/千瓦時,較當地電力中長期交易價格增加3分/千瓦時~5分/千瓦時。
目前綠證核發交易制度已實現與綠電交易試點的有效銜接,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按照國家相關要求,根據綠電交易結算數據批量核發綠證至北京、廣州電力交易中心。截至2022年7月底,已核發綠電交易對應綠證超過108萬個。
形勢與展望
能源發展戰略要求持續提升綠色電力消費水平。國家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電力作為碳排放重點行業,亟須推動發電端能源結構調整和消費側綠色電力消費水平提升!蛾P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推廣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引領全社會提升綠色電力消費”,《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完善綠色電力證書制度,推廣綠色電力證書交易”。綠證作為綠色電力消費的唯一憑證,將在綠色低碳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相關政策機制推動綠證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一是計量可再生能源消納量。《關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通知》明確,各承擔消納責任的市場主體以實際消納可再生能源電量為主要方式完成消納量,同時可通過認購綠證等補充(替代)方式完成消納責任權重!蛾P于2022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及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健全完善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制度,從2022年起,逐步建立以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計量可再生能源消納量的相關制度。為發揮政策合力,需要做好綠證制度與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充分銜接。
二是核算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費。2021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丁笆奈濉惫澞軠p排綜合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各地區‘十四五’時期新增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不納入地方能源消費總量考核,原料用能不納入全國及地方能耗雙控考核!本G證作為綠色電力消費的唯一憑證,可用于核算新增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
三是計量二氧化碳減排量。碳交易是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的統稱,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建立了碳交易體系。我國在前期試點基礎上,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啟動碳交易市場。碳交易、綠證等相關機制都是服務“雙碳”目標的重要市場化機制,是天然且精確的二氧化碳減排量計量方式,未來將與碳交易有效銜接,助力綠色低碳發展。
總體來看,我國綠證政策設計充分借鑒了國際先進經驗,但同時也體現了基于中國國情的設計理念。中國綠證也將為世界提供綠色環境友好產品的“中國方案”,為助力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作出歷史性的貢獻。
作者:趙增海 郭雁珩 宋述軍 艾 琳 邱 辰 來源:能源發展與政策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