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光伏產業政策環境
為持續推進光伏及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合肥市政府先后于2014、2016、2018年三次出臺光伏產業專項政策,主要圍繞銷售收入獎勵、檢驗檢測費用補貼、屋頂光伏補貼等方面,引導和促進產業實現較快發展,2022年,新一輪的補貼政策的出臺將持續帶動存量企業光伏項目的改造。合肥市光伏產業相關引導政
合肥市光伏產業政策環境
為持續推進光伏及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合肥市政府先后于2014、2016、2018年三次出臺光伏產業專項政策,主要圍繞銷售收入獎勵、檢驗檢測費用補貼、屋頂光伏補貼等方面,引導和促進產業實現較快發展,2022年,新一輪的補貼政策的出臺將持續帶動存量企業光伏項目的改造。合肥市光伏產業相關引導政策多集中在2016年前后,近年來政策頒布數量較少。
合肥市光伏產業鏈圖譜
合肥市光伏產業鏈以及涵蓋光伏產業的全部環節,上游硅類企業數量較多,中游光伏電池行業發展相對成熟,企業數量較多,其他光伏產品的代表性企業數量較少;合肥市光伏下游銷售企業數量多達70余家,下游需求較為旺盛。
從地理區域上上來看,合肥光伏企業多聚集于蜀山區和肥東縣,蜀山區作為合肥高新區,聚集了一批以安徽賽維LDK、晶澳、通威太陽能為代表的光伏企業,肥東縣則聚集了景坤、中南光電和建南電力等光伏太陽板制造和建設企業;總體來看,合肥各地區企業基本實現全產業鏈覆蓋,同時,代表性企業已經完成上下游整合,具有一定的規模。
——合肥市光伏產業發展載體圖譜
根據《“十四五”光伏產業發展規劃》,“十四五”期間合肥光伏產業的規劃總體空間布局為“一核兩區”,即基于“1+2”的總體空間布局結構。其中,“一核”為高新區;“兩區”為兩大光伏產業集聚區,包括新站高新區及其綜合保稅區和肥東縣。一核”即合肥高新區(位于蜀山區),合肥高新區已集聚全市重點光伏企業逾40家,形成了光伏玻璃、光伏電池片、電池組件、逆變器、儲能設備和光伏電站建設等較為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兩區”即新站高新區和肥東縣。根據光伏產業在兩大片區的分布情況,結合未來發展定位,“兩區”將進行差異化發展,進而引導光伏產業的有序集聚,為打造產業集群夯實基礎。
合肥市光伏產業發展現狀
——2021年光伏產量同比增長148%
截止到2020年,合肥市累計裝機容量為2.3GW,電站數量2萬余個。2020年,光伏發電量超20億千瓦時,占全市總用電量的6%,高峰期,最大負荷占總用電量的比例可達18%。目前,合肥以集中式光伏為主。截止2021年4月,合肥地區共并網各類型光伏電站項目總容量已經穩居全國省會城市之首。
目前,合肥市的光伏產業重點在建項目多為光伏設備(如光伏玻璃、逆變器)的研發、光伏配套設備(如運營中心)的建設,在下游的需求下,合肥市光伏產業的產能在不斷擴大。
——新增注冊企業波動增長
根據企查貓查詢數據顯示,近年來光伏歷年新注冊企業數量呈波動性增長趨勢,政策帶動光伏企業2014年到2018年注冊數量不斷增加,隨后新企業注冊數量有所降低;2022年,合肥光伏產業注冊企業數量上升至2293家,在國家雙碳政策的帶動下,合肥光伏產業熱度未減。
合肥市光伏產業發展前景及規劃
——合肥市光伏產業發展前景
根據《合肥市進一步促進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中指出的內容,到2025年,合肥市光伏產業規模顯著擴大,重點領域取得重要突破,優勢特色領域不斷拓寬,創新創業主體更加活躍,服務體系日趨完善,集聚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產業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努力爭創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合肥市光伏產業發展規劃
根據《合肥市“十四五”光伏產業發展規劃》中的內容,目前合肥市光伏產業龍頭企業數量較少,產業的均衡化布局仍需優化以及產業整體智能化程度不高。未來,合肥將以光伏制造業為中心、以上下游產業為重點,以產業園區和節點項目為空間支撐,打造光伏產業協同發展的框架體系,構建集總部、研發、檢測、制造、應用為一體的具有高附加值的智能光伏產業體系。
作者: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