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5日,德國刷新了太陽能光伏發電新的世界紀錄。這一天,德國國內的太陽能發電量達2240萬千瓦時,滿足了電力總需求量的30%,相當于20座大型傳統火力發電站或核電站的發電量。
沒有哪個國家,比德國更熱衷于太陽能方面的開發和建設。得益于德國政府擴大可再生能源開發政策的支持,太陽能發電在德國電力需求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加大。120萬個光伏發電系統已共計產生了約147億千瓦時的電力。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我相信,這只是德國太陽能發展的一小步。”來自慕尼黑的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NorbertAllnoch對記者表示。
“太陽能光伏發電本身的發展成為了德國能源變化的驅動因素。”德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協會(BSWSolar)首席執行官卡斯滕說道。在他看來,太陽能將在未來德國的能源系統中發揮主要作用。
不過,這場能源革命并不是免費的,盡管德國人狂熱地發展太陽能,但隨著成本的進一步增加,多少人能夠從中受益?
德國能源系統改革
在德國弗萊堡的瓦邦社區,當地的房子像火柴盒一般排列整齊,不過更加引人注意的,是每家每戶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在明媚陽光下,這些電池板成了當地社區最耀眼的標志。
除了民居,當地幾乎所有的公共建筑也都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居民們把這些太陽能電池板叫做“向日葵屋”,這些太陽能并不是給居民自用,而是返還到城市供電系統。除了在安裝太陽能電池板上政府會給出相應補貼外,每戶居民一年“賣電”就能獲得6000歐元的收入。
目前在德國,不僅單體住宅,集體住宅、廉租房,或者多戶型的公寓也可使用太陽能。太陽能面板普及的地區和家庭越來越多,他們為整個國家提供了20%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
早在1999年1月,德國就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十萬太陽能屋頂計劃”。這項計劃的目標是到2003年底安裝10萬套光伏屋頂系統,總容量在300-500萬千瓦,即每個屋頂3-5千瓦。
為了推動和保證光伏能源為核心內容的新能源計劃的實施,2000年,德國政府頒布首部《可再生能源法》。這部法律保證購買和使用光伏發電能源的居民和企業將得到0.99德國馬克(0.56歐元)/kWh的價格返還。與此同時,德國聯邦經濟技術部(FederalMinistryofEconomics&Technology)也為此“十萬太陽能屋頂計劃”提供了總共約4.6億歐元的財政預算。
首部《可再生能源法》出臺,對德國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政府的補貼政策使德國太陽能產業風光無限,據德國媒體報道,自2006年以來,德國一直穩居世界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第一把交椅。未來德國政府還將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削減對安裝太陽能光伏裝置和太陽能上網電價的補貼。
太陽能發電已經不像傳統觀點和媒體的導向所認為的那樣不穩定。
僅僅2012年5月的第一周,德國太陽能制造了7億8000萬千瓦時的電力,到了5月末,也就是創紀錄的那個星期,發電量達到了10億9600萬千瓦時,幾乎滿足了當周德國電力總需求的12%。
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太陽能在德國能源產業的份額預計將會繼續翻番,從2011年的3.2%一躍升至2016年的7%左右。
世界最大太陽能電站
得益于國內的發展,德國也將自己的太陽能計劃推廣到海外。
早在2009年,慕尼黑再保險集團、西門子公司、德意志銀行和RWE能源公司等20家德國大型企業集團,聯合組建國際財團,目標是在北非沙漠中建立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
這個被稱為Desertec的計劃,將利用當地豐富的太陽能資源,來實現向全歐洲供電的夢想。據悉,Desertec計劃可為歐洲供應約15%的電力,首批電力預計2019年輸往歐洲。
據《南德意志報》報道,這20家公司將融資4000億歐元,該報說,財團之一的德國西門子發言人表示這是一項“讓人極其激動的計劃”,如果計劃完全實現,將可產生1000億瓦的電力,相當于100家電廠的發電量之和。
慕尼黑再保險集團負責人耶沃雷克稱,在沙漠里建造巨型太陽能電站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在美國加州的沙漠和西班牙都已建成了太陽能電站。利用太陽能聚能板將太陽能集中起來,然后加熱特殊油料,再轉換成熱蒸氣并驅動渦輪機發電,這一原理不同于光伏電裝置直接產生電流,但能提供更加穩定和功率強大的電力。
Desertec計劃中的電能輸送將采用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可以使電能在傳輸過程中的損耗降低至10%以下。整個送電工程會橫跨地中海,而主要的線路穿越直布羅陀海峽,由摩洛哥至西班牙、經由巴利阿里群島,由阿爾及利亞至法國、突尼斯至意大利、利比亞至希臘、經由塞浦路斯,由埃及至土耳其。此外,Desertec計劃還包括建設一個覆蓋范圍更廣的歐洲超級電網,涵蓋北海風力渦輪發電、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水力發電、冰島地熱發電、東歐地區生物能發電以及太陽能發電。這樣就能為歐洲提高足夠的清潔能源。
太陽能增長過熱
在很多狂熱的太陽能支持者看來,按照這種發展速度,德國也許能夠使世界比預計時間表的30到70年更早地進入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在能源系統改革方面,目前德國的太陽能系統在價格上已經沉重地打擊了傳統能源系統。當地的風能、生物質能以及太陽能的混合電力網能夠以比燒煤炭或鈾發電的電力網更低的價格提供能量給幾百米之外的市民以及地區工業。
德國并不是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德國平均年日照時間為1528小時,只有西班牙的一半左右。不過,即便在多云日子,屋頂光伏發電系統生產的電力也能和傳統能源系統相媲美。此外,光伏發電已被證明可以大大減少高峰時段的電價。不過目前,相較于每一個家庭與個人,企業更受益于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發展,因為這些發電將直接進入城市的電網。
光伏發電產業的持續過快增長也導致了一系列問題,如終端電價增長過快、電網升級改造壓力不斷增加等,一些問題也推高了德國經濟社會發展成本。
與此同時,由于德國光伏發電以接入配電網為主,分布集中且規模較大,對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造成了較大影響,中午高峰時段配電網阻塞現象十分嚴重,配電網接納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能力不足,已成為德國光伏發電產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為此,德國環境部的計劃則是將每年新增的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控制在250萬千瓦到350萬千瓦之間,并逐月減少太陽能補貼,但每年削減幅度不超過24%。
目前德國采用可再生能源費用分攤制,即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由電力用戶分攤。2006年德國電力用戶為可再生能源發電分攤的費用約為0.4歐分/千瓦時,其中三分之一用于補貼光伏發電。2008年修訂的《可再生能源法2008》對光伏發電上網電價進行了較大幅度下調,2012年新出臺的《可再生能源法》將再次下調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借此來控制光伏發電過快增長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