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熟市辛莊工業園長盛路2號,全球第五大光伏組件廠商阿特斯陽光即位處于此,其巨大的廠房橫跨兩條道路,在一眾中小企業的廠房中尤為矚目。
“如果歐洲對中國光伏企業的雙反一旦獲得通過,我就有可能失業。”在阿特斯陽光工作兩年的沈楊子對此極為憂慮,她說,她不想失去這份工作。
沈楊子僅僅是阿特斯陽光常熟制造基地近9000名員工的普通一員,這家光伏公司在中國的9家獨資企業、11個國家的分支機構中總計雇傭約13000名工人。2011年,阿特斯陽光65%的銷量市場源自歐洲。
2011年中國對歐洲光伏產品出口高達204億美元,直接從業人口超過30萬人。如果歐盟對中國光伏的“雙反”案獲得通過,那么它將成為中國與歐盟歷史上最大的貿易糾紛。
“歐美少數企業的冒險行為會把整個行業逼到生死存亡的節點,我們呼吁中國政府全力保護中國制造業的合理權益。”阿特斯董事長兼CEO瞿曉鏵接受記者采訪時對此憂心忡忡。
這位48歲的董事長曾經在美國“雙反”案初期充滿自信,但如今態度已完全轉變,在對待歐洲“雙反”案上,他號召業內,“行業已經到了生死存亡關頭,該丟掉一切幻想了!”
阿特斯的樣本
7月24日,德國公司SolarWorld等多家光伏電池組件企業正式向歐盟委員會提起對華光伏的雙反調查申請,而歐盟將在45天內就是否立案進展表決。
“其實歐洲的大部分光伏企業是反對對華光伏產品的雙反行動的。舉個例子,和美國的雙反相似,這次申訴除了SolarWorld,沒有其它的歐洲企業正面出來附和,甚至我們的競爭對手、歐洲最大的光伏企業Q-Cell也沒有發起類似動議。”瞿曉鏵對此表示無奈。
此前,SolarWorld美國分公司曾在去年10月成功在美國提起針對中國企業的反補貼反傾銷調查,這直接導致了美國商務部在今年的初裁中對中國光伏征收30%到250%的高關稅。
瞿曉鏵說,目前企業在歐洲有眾多光伏行業的“同盟軍”——支持自由貿易的企業正迅速行動起來,通過歐洲的民意管道來反映聲音。“因為大家看到,美國對華光伏雙反之后,美國的光伏安裝量市場迅速降溫,這其實極大影響了美國的光伏行業就業。”
“事實上,正是因為中國光伏企業的成長,才助推了歐洲光伏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并為歐洲民眾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瞿曉鏵認為,從科技的角度來看,中國光伏企業的技術革新也令世界矚目。
真正商業化肇始于2001年的中國光伏產業,用10年的時間在全產業鏈上做到了世界第一,并使得光伏發電開始具備與常規能源的競爭優勢:2012年7月,晶硅組件價格降至0.8美元/W,較之2010年底的1.70美元/W下跌53%。
以世界第一大光伏安裝大國德國為例,得益于中國企業的大規模制造拉低了光伏組件的成本,德國10MW及以上光伏電站從7月1日開始已不再接受政府補貼,而在2004年,政府給予的補貼約為3.5元人民幣/度。
“實際上,在全球光伏產業鏈中,中國只占據了中段,在整個增加值中占比很小。安裝在歐美的一套發電系統,價格大概在2-3美元/瓦,其中在中國的增加值大概只有20-30美分/瓦,大致只有10%的比例。”瞿曉鏵稱,中國大規模制造只是全球產業分工中附加值最低的一部分,德國技術主導的地位沒有改變。
行業在行動
在8月2日中國光伏組件四大工廠近7萬工人抗議歐盟雙反的行動被取消后,苗連生、施正榮、瞿曉鏵、高紀凡四巨頭隨后前往中國商務部陳情,他們身后代表的企業是英利、尚德電力、阿特斯陽光、天合光能。
瞿曉鏵表示,該公司已和江蘇省商務廳代表做過有效溝通,“現在談穩增長,到哪里能一下子找光伏行業這樣200億美元的出口?其中又有100多億來自江蘇,江蘇省很是重視。”
江蘇省光伏產業協會辦公室主任范國遠坦言,江蘇光伏企業的數量去年的統計大概近千家,就業人數大概在17萬左右。
將出口歐洲的光伏電池和組件產品向產業鏈延伸,波及間接從業人數超過100萬人,投資超過1000億元。
美國投資銀行Maxim Group在近期的報告中提到:在中國最大10家太陽能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債務累計達到175億美元,表明整個行業已接近破產邊緣。
企業對于歐盟光伏雙反是否立案的警惕不無道理。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中國出口美國光伏電池和組件銷售額總計增長21%。但今年5月單月,中國出口美國光伏電池和組件銷售額比2011年5月大降45%。
瞿曉鏵分析,歐盟的光伏裝機容量大致占到了全球的70%,美國占了接近10%,當兩大市場大門同時對中國企業關閉,中國的光伏行業將出現大規模的企業倒閉潮和失業潮。
“我們與歐洲同行其實是唇亡齒寒的關系。”瞿曉鏵說,制造業是個苦活,需要一分一厘精打細算以降低成本。阿特斯計劃今年年底以前,把組件綜合制造成本降到60美分以下,讓歐洲平價上網時代更早到來,并為歐洲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施正榮則呼吁國家在制止貿易保護主義方面,一定要有所作為,否則,“中國將失去唯一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興戰略能源產業發展的勢頭,同時也給了日本、韓國發展該產業的巨大機會。”
“因為涉及超過200億美元的出口額,所以商務部對此極為重視,直接對口單位雖然是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但企業直接溝通的領導級別更高。”一位光伏企業高管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