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中國(哈密)大型光伏荒漠發電產業發展論壇”提出打造“光電東送”基地,把新疆建成我國最大的“光谷”。而就在不久前,新疆電力公司連續審查通過了中電投哈密二、三期各20MWp光伏并網發電項目、國電電力哈密石城子20MWp并網光伏電站項目等6個超過10MWp的光伏發電項目接入電網系統方案,一批大型光伏電站正在西北大地建起。
“哈密是國家綠色能源示范縣,而按照國家規劃的太陽能裝機目標,建設一定量的大型光伏電站是有必要的。”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對本報記者表示:“但是,大型光電站建設必須按照國家相關規劃進行,不能一擁而上,否則很容易造成資源浪費,甚至會步風電‘大躍進’的后塵。”
大型光伏電站是一陣及時雨
日照充足、地廣人稀的西北荒漠戈壁是一座太陽能寶庫。據統計,僅新疆就有荒漠戈壁約100萬平方公里,每年接收的太陽能輻射相當于4000億噸標準煤,估算全年發電量可達1.5×106億千瓦時,相當于我國目前年電能消費量的24倍。
目前,華電、中電投、中節能、中廣核、大唐電力等企業正在新疆建設自己的光伏電力基地,不久前,新疆電力公司連續審查通過了中電投哈密二、三期各20MWp光伏并網發電項目、國電電力哈密石城子20MWp并網光伏電站項目、大唐哈密石城子光伏發電一期20MWp項目、大唐博湖光伏發電一期20MWp項目和龍源吐魯番市新區一期13.4MWp光伏電站示范項目等6個光伏發電項目接入電網系統方案。
“西北建大型光伏電站,有利于我國光伏企業的發展,特別是在美國、歐洲紛紛對我國設置‘雙反’貿易壁壘之時。”光伏組件龍頭企業之一的晶科能源副總裁施尚林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晶科能源開發國內市場比較晚,但是發展得很快,而且現在發展得很好,所以得到不少西北大型電站的訂單,比如今年全國最大的光伏裝機項目甘肅省張掖市的50MW光伏電站的訂單。
“受光伏貿易戰以及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今年所有的光伏組件生產商都不太好過,西北的訂單給了晶科很大的支持。另外有幾家光伏龍頭,比如英利國內市場發展得也不錯,出貨不少。”施尚林說。
“事實上,我國‘十二五’光伏裝機目標從最初的5GW提高到10GW,又提高到15GW,再提升到現在的21GW,除了因為最初的目標設定有點保守之外,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為了消耗國內巨大的組件產能。”孟憲淦表示:“我國的光伏組件產量甚至超過了全世界的裝機容量,現在出口受阻,怎么辦?總得有條出路吧。在很大程度上,21GW這個裝機目標是被巨大的產能逼出來的。”
“中國的光伏產業要健康發展,就必須培育國內市場,如果市場、核心技術全部在國外,中國光伏產業就不會有競爭力。所以發展國內市場是正確的,但是要按照國家相關規劃。”孟憲淦說。
恐步風電“大躍進”后塵
如雨后春筍一般,一批大型光伏電站在甘肅、青海、新疆紛紛開建。
“這跟前幾年風電大爆發的情形真的很像。”孟憲淦說:“結果如何呢?內蒙古幾年前安裝的風機到現在還有許多沒能并網,只能‘喝西北風’。‘十一五’期間,我國風電裝機容量遠遠超過規劃目標,但上網的電能卻沒有完成目標。”
“效率太低,這實際上就是資源浪費。”孟憲淦表示:“國家相關部門已經注意到這一點,降低了‘十二五’風電裝機目標,而且各個地區規劃很清晰,重點在東南沿海用電地區發展,在風機閑置嚴重的‘三北’地區,重點先解決并網問題。為防止光伏電站發展走風電發展的老路,西北大規模發展大型光伏電站,應該理智慎行。”
談到西北大型光伏電站并網前景,即使從大型光伏電站“爆發”中獲得了實質好處的施尚林也表示:“我現在就在青海,這里有不少光伏電站都沒能并網,只能擺在那里曬太陽。現在只是大發展的開始,光伏發電占總上網電量的比例還很小,并網肯定要容易一些。如果將來比例提高到5%、10%甚至更高,可能就困難了。”
“光電對電網有擾動,因為晚上發不了電,陰天也發不了電,這讓電網調控很有難度,光電并不了網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這里,但這一問題是可以解決的。”施尚林說:“第一步是大力發展蓄能系統,改變目前的鉛酸電池,大力發展鋅電池,不是幾瓦幾千瓦地建設,而是一次建設多少個兆瓦把所有電力全存起來,確保調控力度。第二步就是在有足夠蓄能能力的前提下有保留地上網,比如3兆瓦的電站,其中1兆瓦的電能直接上網,其他的電能用蓄電池儲存起來,到晚上、陰天沒太陽的時候再送出去,這樣就能保證供電平穩。”
解決并網難關鍵是要按規劃發展
西北的大型光伏電站建設熱火朝天,甚至高于國家幾次提高之后的規劃目標。這些大型光伏電站并購問題怎么解決?
“我認為,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只能是盡量避免并網難問題的出現。”孟憲淦有些無奈地說,“無論光電還是風電,主要用電區域在經濟發達的東南地區。所以西北發展大型光伏電站必然給輸電帶來壓力,再加上光電的不穩定性,并網難問題也就天然存在。”
“解決并網難問題最好的辦法是按照國家規劃發展。只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劃發展,電網也就能夠消納,基本不存在閑置的可能。”孟憲淦表示:“但是現在地方政府發展光電站的積極性很高,各地紛紛上馬,先把電站建起來放在那里,要并網、要補貼,這樣種種不和諧的問題就產生了。那些曬太陽的光伏電站,浪費的是國家、是投資者、是老百姓的錢,閑置的其實是國家的資源。”
“解決新能源并網問題,需要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統一管理。各部門之間的關系、中央與各地的關系、電網與電站之間的關系、財政的經費如何分配、是集中建設還是分布式發展,這都需要主管部分統一處理,我們在管理體制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現在還不能很好地處理這些問題。”孟憲淦表示。
在大型光伏電站建設熱火朝天的當下,是應該集中發展還是應該分布式發展的爭議始終存在。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日前在2012中國光伏產業領袖峰會上表示,青海、寧夏、甘肅等地建設了一批大型光伏發電站,但總體來看,大型電站的建設沒有太大的技術含量,也缺乏制度創新,近期不應以大規模建設大型電站為主,必須要開放用戶端的市場,支持用戶自主地建設光伏系統。
“從近期國家能源局一些負責人的講話看,他們是支持分布式發展的。但翻開幾大新能源相關的‘十二五’規劃,全都是要在青海、寧夏、甘肅等地建一批電站,都是在結束的時候提及分布式發展,顯然是要集中發展,這就存在著矛盾。”在記者問及是贊同分布式發展還是集中式發展的時候,孟憲淦表示:“歐洲90%的光伏裝機都是分布式,而歐洲的光伏建設是成功的,并不存在并網問題,我認為應該吸取成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