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認為光伏行業已形成反轉的聲音,漸漸多了起來。其主要論據,則是第二季度各主要光伏制造企業出貨量及其財務數據出現明顯增長。數據顯示,全球領先的20家光伏制造商的組件出貨量在2013年第二季度超過5.8萬千瓦,較上年同比增長了21%,有數家企業甚至還刷新了其季度出貨記錄。
同時,市場環境看起來也似乎正在逐漸改善。除了全球最大的光伏應用市場歐洲與中國達成貿易和解外,國內關于光伏應用市場的新政策也是接二連三、緊鑼密鼓地出臺。
如此形勢,對于在寒冬中掙扎了許久的光伏制造業而言,無疑是喜人的。
不過,任何趨勢的反轉,都不會憑空而來。正如三年前這個新興產業由升至降的拐點背后有著必然的邏輯一樣,一個深陷過剩泥淖中的產業要想由降至升實現反轉,同樣也需要必然的蓄勢,乃至市場格局的根本改變。
現階段,能夠讓光伏制造業實現反轉的力量,不外有二:要么是在需求保持穩定的前提下大幅度實現了過剩產能的去產能化,市場供求關系恢復平衡;要么則是下游應用市場空間出現大幅增長。
但依目前情勢來看,此二者均未表現出明顯的改善跡象。
去產能化方面,進展并不明顯。包括一些已經宣布破產的公司也仍在生產,多數中小企業更是處于觀望狀態,一旦市場好轉,恢復生產或并非難事。
大公司近期出貨量的激增,除了季節性市場需求起伏外,不排除有前期市場蕭條時停產產能過多造成行業庫存已清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