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合光能之旅
作者: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NRDC)執行理事彼得•萊納(Peter Lehner)
選自:《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
發表時間:2010年9月15日 下午3:51
上周我在中國旅行時參觀了天合光能(Trina Solar)的總部,該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組件制造商之一。
這次參觀讓我印象深刻,清楚地表明了在目標明確的清潔能源政策引導下所能取得的成就。然而,這種政策在美國國會卻沒能獲得通過。
在中國,類似的清潔能源政策正在創造成千上萬個好的就業機會、增加稅收與出口并帶來營造繁榮、可持續未來的自豪感。我聽說該公司名稱“天合”,取自“天人合一”這么一個詞;因此,“天合”做名稱,再貼切不過了。
成立僅13年的天合光能如今已擁有一萬多名員工,預計今年銷售額將翻一番,延續過去四年的良好勢頭。從與天合光能高層的交談中,我看到了中國如何從全球光伏市場上一個不起眼的小玩家成長為銷量占世界50%的大國。
真正了不起的是中國僅在短短5年內就完成了這種轉變。
如此快速的發展并非偶然。從太陽能光伏板到風力渦輪機,從高速鐵路到超高壓輸電線,再到電動車,中國在清潔能源市場上之所以處于領先位置,是中國政府協調下舉國努力的結果。最近圍繞政府支持的細節上出現了一些問題,但親眼目睹這座太陽能發電廠讓我意識到,如果一個政府能切實大力發展真正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它所能取得的成就。
中國正逐漸認識到這些新能源產業會極大地幫助其擺脫當前對煤和石油的依賴,轉而依靠更清潔高效的技術。
這種對清潔能源的支持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美國仍然更高調地支持高污染的能源。在美國,推動制定清潔能源的國家立法努力因化石燃料產業花費上億美元巨資游說國會而受阻。結果是污染,即便今天導致上萬美國人的死亡,卻仍然持續著;就連力度很小的鼓勵可持續未來發展的方案也遭到質疑。
與此同時,中國正開始走上另一條道路。中國政府通過了一項《可再生能源法》,要求電力公司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產一定數量的電,并對國內利用風能和生物質能發電進行電價補償。
盡管中國當前生產的太陽能光伏板95%出口國外,但中國政府也越來越支持光伏板在國內的應用。最近,中國對總量為280兆瓦的光伏項目進行招標,該總量相當于中國當前太陽能光伏發電能力的兩倍。
中國過去幾年中在可再生能源發展上所取得的成就只是一個前奏。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不久將公布一項清潔能源計劃的細節,以指導未來十年中國發展清潔能源產業。該項宏大的計劃涉及5萬億元人民幣(合7360億美元),高出美國現有清潔能源計劃金額的數倍之多。此外,本周中國總理溫家寶公布了一攬子配套政策。對此配套政策,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和其它部門將予以仔細研究。
當我問起天合光能研發部副總監有關該公司的未來目標時,他說希望能繼續降低太陽能光伏板的成本,提高效率,直至能與化石燃料競爭。他認為,要做到這些就要精簡生產,降低原材料和組件的成本,并實現技術突破。
天合光能高層都認為要實現太陽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并降低成本,現階段需要獲得一定的支持,但他們知道這種支持只是暫時的,他們相信可再生能源最終一定會并且能夠靠自己的力量來競爭。
去年在參觀美國一個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廠家時,我對清潔能源的未來也同樣充滿希望,激動不已。他們也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相信太陽能光伏板技術能給我們帶來安全、可持續的清潔能源。與此同時,在美國政府鼓勵清潔能源政策的支持下,他們也在擴大規模。然而,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這種支持可能因得不到國會批準而中斷。
美國的清潔能源公司缺乏政府的持續支持。在華盛頓,參議院沒能通過清潔能源和氣候的立法,無法像中國一樣為本國清潔能源公司提供長期投資和戰略優勢。
結果是美國的清潔能源公司可能被全球的競爭對手甩得越來越遠。然而,正是這些公司在幾十年前發明了很多風能和太陽能開發的基礎技術。美國出現巨大貿易逆差、高失業率,甚至在面臨墨西哥灣漏油災難時,參議院甚至都未能對一項清潔能源和碳污染的議案進行投票。美國正處于蠱惑人心的宣傳和恐怖政治的泥淖中,而相比之下,中國則在奮勇向前。
美國依賴化石燃料經濟的代價持續升高。我除了在今年夏天去了中國之外,還在加拿大阿爾伯達省油田骯臟的柏油砂地和墨西哥灣浸油的濕地上考察了一段時間。
我親眼目睹了美國過時的能源供應模式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如毀滅性的環境災難、人員傷亡、失業、漁場關閉、輸油管道爆裂、以及曾經維系附近居民生存而如今卻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等。
我的中國之行證實,錯誤的能源政策還使我們失去工作機會和經濟機會。
正如我在即將出版的新書《深水中:一場災難的剖析、海灣的命運以及如何戒掉石油癮》中所說,我們不必采用19世紀的能源利用方式。我們可以再一次在技術創新和提高能效上引領世界。
我們在為時未晚之前仍有機會幫助我們的清潔能源企業在全球市場上奮起直追,但必須從現在開始。畢竟,中國不會等著我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