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控股建設了中國首個光伏發電特許權項目——甘肅敦煌10兆瓦光伏項目之后,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廣核”)已不滿足于國內擴張,將目光瞄準了亞太地區的清潔能源市場。
11月16日,中廣核全資子公司——中廣核太陽能公司與新加坡生物質能工業公司簽署協議,中廣核太陽能公司將投資6500萬新加坡元(約3.3億元人民幣),與后者共同開發新加坡光電生物質能一體化項目。其中,中廣核太陽能公司負責投資及項目的開發、設計、建設和運營。新加坡生物質能工業公司負責轉讓發電許可并向項目提供燃料。
中廣核的“擴疆”并不是個例。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不僅僅是中廣核集團,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國家電網等在內的諸多央屬大型能源企業都已涉足可再生能源領域,憑借其擁有的資金實力和政策優勢,加快清潔能源的發展布局。
搶灘可再生能源
作為我國唯一以核電為主業、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的清潔能源企業,中廣核正多元布局版圖。
11月10日,由中廣核太陽能公司全資建設的青海省錫鐵山10兆瓦光伏電站正式并網發電。
中廣核有關人士介紹,該項目不僅是中廣核太陽能公司首個、青海省第一個正式并網光伏發電項目,更是全國第一個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的兆瓦級正式并網的大型光伏發電項目。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中廣核腳步在提速。據中廣核有關人士介紹,6月5日開工建設的中廣核在新疆的首個風能項目——中廣核新疆吉木乃49.5兆瓦風能項目的33臺1500千瓦風電機組目前已經安裝完畢,計劃在年底投產發電。
事實上,中廣核的“風電”版圖已頗具規模。據上述中廣核人士對記者表示,截止到2010年10月20日,風電公司吊裝風機1629臺,裝機容量達到2000兆瓦,已經順利突破200萬千瓦大關。
而達到這一規模,中廣核僅用了三年。據中廣核提供給本報的數據顯示,2007年其風機裝機容量67.5兆瓦,2008年為469.55兆瓦,到了2009年底達到1346.65兆瓦。
算上風電,中廣核清潔能源疆域已清晰。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廣核的現擁有500多萬千瓦的在運行核電機組,另有19臺核電機組獲得國家核準,其中14臺已經開工建設。掌控太陽能發電資源超過800萬千瓦,擁有水電裝機容量近60萬千瓦,在建規模超過60萬千瓦。
上市胎動
在搶灘可再生能源的同時,中廣核亦在大踏步進行“走出去”戰略。
在今年5月份與中非發展基金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在非洲發展太陽能發電項目之后,中廣核在“走出去”戰略上再跨一步,進軍新加坡。
對此,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判斷,“中廣核的嘗試可能會吸引更多央企效仿。”因為,在歐洲等傳統市場受到金融危機沖擊而疲軟的今天,中國光伏企業都在尋找新出路。
在積極發展核電主業的同時,中廣核多元布局清潔能源版圖,實施“走出去”戰略的背后,則掩映著中廣核籌備上市的沖動。
相比于上周資本市場傳出中廣核要借殼韶能股份上市的傳聞,中廣核11月15日發布的一則新聞稿則更讓資本市場產生臆想。
中廣核消息稱,11月5日完成對香港美亞電力的并購,后者正式成為集團全資子公司。
據中廣核介紹,美亞電力于1995年成立,是一家以清潔能源為發展方向的電力公司;目前在中國大陸和韓國擁有22個在運電力項目、3個新建/新購電力項目,權益裝機容量近600萬千瓦,控股裝機容量約250萬千瓦。
“通過整合美亞電力,中廣核將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資本運營平臺,進一步優化電力資產結構,提高參與國際和區域電力市場競爭的能力。”中廣核內部人士介紹,憑借美亞電力多個境外在運項目及其開發計劃和投資機會,中廣核將加快開拓國際市場步伐。
雖然中廣核未透露這一收購的出資額及更多細節,但是資本市場認為,這是中廣核籌備上市而走出去的關鍵一步。
據了解,截至目前,國務院已核準34臺核電機組,裝機容量3692萬千瓦,其中已開工在建機組達25臺、2773萬千瓦,是全球核電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但是目前,國內核電上市企業幾乎為零,具有核電業主資質的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中電投集團三家企業,都未實現整體上市。
“巨大的發展空間造成的投資空間給了中核、中廣核以及中電投集團籌備上市的沖動。也正是基于此,中廣核也將自身的發展目標定位于一流的清潔能源集團,而不是核電企業。”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向記者表示,在我國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的大背景下,中廣核等三大核電集團都希望通過資本市場融資來解決發展中面臨的資金短缺等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