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的運行是根據電力消費終端的需求來調度上游發電廠發電的,這要求發電廠具有較高的可調度能力。由于太陽能資源的先天不穩定性,光伏發電等新興能源可調度能力較弱,因此被稱為“垃圾電”。專家表示,在電站設計時對氣候環境資源進行充分的評估,能在最大程度上彌補這種缺陷。只是,如此重要的環節,卻在現實中被忽略了。
隨著國內光伏應用市場不可阻擋地規模化啟動,光伏電站氣候資源事前評估的缺失,或正在成為光伏電站投資的主要風險之一。
目前,已有部分建成的電站項目正逐漸暴露出類似的風險。比如,風沙等極端天氣大大增加了實際的電站運維成本;由于光照資源未達到預期而使發電效率大幅降低,等等。
因此,加強對影響光伏發電能力的核心資源要素——太陽能光資源及其相關氣候環境的評估和預報,不僅有利于保障光伏發電項目的贏利能力,甚至將影響到光伏電站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