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7日,太陽能發電股自7月以來漲勢喜人,50只股票平均漲幅達27.53%,而同期上證指數累計上漲8.85%,跑贏大盤近兩倍。如此搶眼的走勢,與其良好的發展前景及高成長密切相關。
業績護航15公司業績報喜
據《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最新統計,至本周末,已有660家上市公司對前三季度業績作出預告,其中“報喜”公司總計507家,占比達76.82%。在50家太陽能類概念上市公司中,已經披露半年報的家公司業績突出,主營收入集體增長;且有15家公司披露了三季報業績預告,均成功“報喜”。
數據顯示,50家已披露半年報的太陽能類概念公司平均每股收益為0.2196元,而已披露半年報的1673家A股公司平均每股收益為0.1971元,每股業績領先同期A股平均水平11.4%。從成長性看,50家太陽能類概念公司上半年主營收入同比均實現增長,平均增長率為43.21%,而同期1673家A股公司主營收入平均增長率為38.34%;凈利潤方面,50家新能源汽車公司上半年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平均值為98.33%,而同期1673家A股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率為84.63%。
顯然,太陽能類概念公司不管是每股絕對業績還是成長性,均明顯跑贏同期A股平均水平。
這種業績增長并未停留在半年報,還體現在三季報業績預告中。據統計,在已經公布三季報業績預告的18家太陽能類公司里,15家公司均實現“報喜”,預喜率61%。15家公司中,預增公司有4家,略增公司有6家,另有4家扭虧為盈,1家續盈。
其中,三季報業績增幅在50%的太陽能類上市公司有銀星能源、橫店東磁、孚日股份、中環股份、拓日新能、科華恒盛、七星電子、東山精密、南洋科技、云南鍺業10家公司;扭虧為盈的上市公司有有研硅股、大港股份、中環股份、利達光電4家公司;僅有南都電源、精功科技、華東科技3家公司出現略減和續虧的情況。
政策扶持 太陽能市場高速擴張
近日國家發改委將召集國家能源局、氣象局等相關部委及西部若干省份發改委對太陽能開發利用進行研討,包括光伏280MW招標、光熱發電,上網電價等,探討中國太陽能產業的發展。這次會議廣發證券認為將對未來中國太陽能產業的發展起到非常積極作用。長城證券認為,相關公司光熱業務短期業績貢獻有限。主要涉及系統集成商和材料、設備供應商,國內公司主要包括天威集團、三花股份、航空動力和金晶科技等。目前大部分光熱項目處在研發階段,產業化尚需時日,光熱板塊處于形成初期。
目前太陽能熱發電已經成為國際上全球關注的可再生能源重要發展方向,近來隨著國家的首次太陽能熱發電招標(50MW)啟動,對該技術的產業化越來越關注,同時引起了光伏和光熱兩種技術孰優孰劣的討論。隨著預期十二五規劃政策的支持,預計太陽能熱發電在中國的發展將加速前進,有望在未來西部大型太陽能電站中占據重要位置。
廣發證券認為, 由于熱發電技術尚未在中國產業化,在全球新能源設備建設投資中占比仍然較小,目前對上市公司業績尚無貢獻。
過去十年全球光伏市場容量增長了25倍,復合增長率高達43%,某一國家或事件造成的短期需求波動無法動搖整個光伏產業的景氣向上趨勢;行業仍將保持高景氣,不必對德國補貼下調和歐元匯兌損益問題過于悲觀,光伏需求未來五年復合增長仍可保持在30%以上。中信證券表示,看好產業鏈中具備一體化優勢的企業如海通集團(億晶光電)。
太陽能行業谷底已現。據國金證券測算認為,2008年行業收入規模實現了接近翻番的增長,但在2009年,由于出貨量的委靡和售價的下降,行業收入規模下降7.5%,這是自2004年行業景氣開始后五年來第一次出現全行業收入總規模的下降。但由于市場的逐漸回暖和價格的穩定,太陽能行業已步入了逐步恢復的景氣上行周期,2009年將成為行業增長的歷史性低點,之后隨著太陽能發電成本的下降、信貸環境的寬松以及行業鼓勵策的逐步落實,行業將開始新一輪的高速成長,相比較2004年和2008年兩波增長,這次增長的行業基礎將更加牢固、行業空間更大、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也更顯著。2010年全球太陽能需求量將有65%的增長,有望從頹勢中恢復高速成長。
光伏發展仍以晶體硅及薄膜電池技術為主。未來需要重點關注國家產業政策、光伏電場建設。招商證券長期看好全球光伏市場健康發展趨勢,維持行業“推薦”投資評級。關注國家政策,持續產業政策推出有望帶來行業性投資機會,預計時間為下半年。建議重點關注海通集團、天威保變、拓日新能、航天機電及一些擬上市光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