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電,成為了今年夏天繞不開的一個話題。極端高溫天氣下,高溫干旱天氣下,川渝、長三角等多地用電負荷創新高,缺電情況頻現。而水電大省四川,更是采取了力度更大的限電停產措施。
這一背景下,未來那些電源的價值將重估,各類電源又會有怎樣的發展方向呢?對此,長城證券分析師于夕朦在9月6日發布的研報中做出了全面分析
缺電,成為了今年夏天繞不開的一個話題。極端高溫天氣下,高溫干旱天氣下,川渝、長三角等多地用電負荷創新高,缺電情況頻現。而水電大省四川,更是采取了力度更大的限電停產措施。這一背景下,未來那些電源的價值將重估,各類電源又會有怎樣的發展方向呢?對此,長城證券分析師于夕朦在9月6日發布的研報中做出了全面分析。 于夕朦認為,火電具備能源壓艙石作用,短期難以替代,價值需被重估;水電供需推動電價長期上漲,流域一體化開發轉型新能源;核電行業有望實現長期穩健增長;量增價減或成為新能源發電的發展主旋律。此外,儲能行業將進入快速發展期。 火電:能源壓艙石,短期難以替代,價值需被重估 于夕朦表示,由于火電建設積極性下降,在沒有足夠替代電源的情況下,火電對電力系統提供的托底保障能力減弱。而能源供應緊張背景下,我國煤電投資明顯加快。 于夕朦認為,隨著各級政府對于煤電的態度可能會發生轉變,煤電的價值將被重估,“十四五”期間煤電新增規模有望保持在合理水平。而燃機由于其碳排放更低,相對更清潔, 有望在未來十年實現快速發展。 長期看,隨著火電角色的改變,其商業模式也將改變,容量電價出臺將引導行業回歸公用事業屬性,將保持長期微利的狀態。 水電:供需推動電價長期上漲,流域一體化開發轉型新能源 于夕朦認為,我國水電投產高峰期已過,且具備經濟性的大型水電站已基本開發完畢。隨著水電機組陸續投產,西南水電大省省內電力供需結構逐漸走向緊張,省內市場電價有望長期溫和上漲。 同時,于夕朦補充稱,在雙碳背景下,水風光一體化轉型新能源將成為新增長點 ,水風光一體化以大型水電基地為基礎,配套建設風光電源,利用水電站的調節能力和已有送出線路,將三種電源的電力打捆外送。外送電部分由于受端省火電市場電價普遍頂格上漲,電價上漲有望逐步傳導至外送電量。 總結來看,于夕朦認為,上述兩方面因素將共同推動西南水電企業綜合電價上漲,增厚企業業績。同時,由于水風光一體化開發的優勢以及水電企業良好的現金流,水電企業有望快速發展新能源,成為新的業績增長點。 核電:“雙碳”背景下最佳基荷能源,行業有望實現長期穩健增長 于夕朦認為,核電是“雙碳”目標下最佳基荷能源,每年核準和新增裝機將有穩定預期,行業有望實現長期看。推薦標的:中國廣核,相關標的:中國核電。于夕朦表示: 預計在2022到2025年間,我國將進一步加快擴大裝機規模,保持每年6到8臺核電機組的核準開工節奏。目前我國核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例僅為4.9%,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約10%),從國家能源安全和能源結構優化的角度來看,我國核電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新能源:新能源發電,量增價減或成為未來行業發展主旋律。 于夕朦認為,裝機增速持續加快,行業景氣度延續,隨著兩網陸續成立補貼結算公司,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問題影響減弱。同時在政策引導和綠電運營商業績壓力下,行業將進入自律及正向的發展道路: 雙碳背景下新能源裝機規模有望迅速擴大,棄風棄光率或再次提升;同時新能源進電力市場交易大勢所趨,電源特性將導致市場電價顯著承壓,風光電源特性使其電能質量較差,在電力市場中將處于劣勢,且電源容易出現自食效應。 大部分風光機組出力曲線與分時電價曲線擬合度不高,將影響其參與市場化的收益。 雙碳目標下新能源規模必然會快速擴大,分布式和新能源大基地因為其電價和消納的優勢將成為重要發力點。 ![]() 儲能:將進入快速發展期 于夕朦表示,由于新型電力系統對能源系統調節能力需求激增,儲能行業作為系統重要造成部分,故將進入快速發展期。 根據規劃,2025年和2030年我國抽蓄裝機規模將分別達到6200萬千瓦和1.2億千瓦,而實際裝機有望超出規劃預期。同時,抽蓄價格商業模式逐漸成熟,參與電力市場有望提升盈利能力。 新型儲能有望實現爆發式增長,逐步探索商業模式,“十四五”新型儲能頂層規劃已完成,“新能源 儲能 ”將是主要應用場景,我國新型儲能規模有望在2025年達到4000萬千瓦。 進一步,于夕朦補充稱,目前電力市場對于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和調節峰谷電源的需求非常旺盛,在電力市場較為成熟可以變現的省份,例如廣東、山東、江蘇等峰谷價差高且政府鼓勵的省份,儲能運營商將會有很明顯的超額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