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儲能能夠縮短投資回收周期、提高項目收益率、降低儲能的建設成本,目前共享儲能電站既可由單一的主體投資建設,也可由各方共同投資建設。2020年9月,我國提出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儲能成為一個長期高確定、高增長的產業。隨著“雙碳”戰略的提出,可
3.2 虛擬電廠模式 “虛擬電廠”模式將各類用戶的儲能系統集合起來,通過先進技術優化系統運行,參與電網輔助服務獲取應用收益。更適合具有專業技術實力的電網企業牽頭實施。經過電網統一調度和管理的分布式儲能系統不僅可以參與電力市場通過調頻、備用容量等獲取收益,而且還能助力輸配電系統,發揮延緩輸配電擴容升級、電壓支持、需求響應等方面的多重價值。 目前, 國內市場上國家電網和南網公司已開始搭建項目接入平臺,布局虛擬電廠業務。在虛擬電廠模式中,能夠將儲能系統聚合起來進行分析、優化控制的系統平臺(即“云平臺”)至關重要。系統需要從建筑負荷中獲得技術數據,從市場中獲得價格信息,同時接收天氣信息,海量信息都需要軟件進行實時管理。當要求實行需求響應時,平臺能找到優化點,幫助用戶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3.3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這種模式已經出現了數十年,是一種比較成熟的商業運營模式,一般適用于具有穩定現金流收益的節能項目。儲能項目在移峰填谷過程中也能夠同時優化無功調節,降低輸配電損耗,因此可以將這些節能服務進行量化評估,探索應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電網企業或大型用電企業與儲能項目業主分享節能降耗收益。 規模較大的企業、園區等集中式儲能提供商可以選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依據權威的第三方節能評估機構評估儲能產生的節能效益價值,由電網企業、園區運營者等節能受益方讓渡部分節能收益給儲能運營商。 3.4 現貨交易市場模式 電網側儲能也可通過現貨市場交易模式獲得電量收益。共享儲能提供商組織資金完成儲能項目投資和建設,運營服務商(或售電公司)負責日常運營維護等工作,并參與電力現貨市場交易,利用儲能設施套取電價波動差值。運營服務商在電力現貨市場進行購、售電交易套取價差收益。若共享儲能提供商與運營服務商不是同一主體,則按協商好的規則分享收益。 3.5 綜合疊加模式 當前,我國的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現貨交易市場和需求側響應機制已經越來越成熟,同時“虛擬電廠”等先進模式也在多地開展了探索實踐。 一方面,電網側儲能與電源側或用戶側儲能深度融合的政策、技術壁壘逐漸消失;另一方面,電網側儲能可通過商業模式創新,開創更多投資收益機制。多種不同的投資、運營模式組合或策略優化還可以進一步疊加。 例如,大規模集中式儲能設施可以疊加輔助服務市場調峰調頻與電力現貨市場價格套利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疊加融資租賃模式,需求側分布式儲能通過區塊鏈等技術手段,整合組建“虛擬電廠”參與現貨交易市場疊加需求側響應模式等等。 在各類綜合疊加模式中,利益相關方包括了共享儲能提供商、運營服務商、發電企業、電網企業、售電公司、電力用戶等,相互關系復雜,需要深入分析各利益相關方的業務或收益分成關系,并根據市場發展情況,創新收益模式。合適的個性化共享儲能商業運營模式,能充分挖掘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的儲能價值,提高各類儲能設施設備的利用率和利用水平,推動全社會的儲能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云南省能源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