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全產業鏈模式”的中國英利同樣還實踐著“混業經營”概念。12月16日,由英利投資,注冊資本為1000萬美元的天津鑫海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該公司在濱海新區掛牌成立,今后主要從事光伏產品、光伏電站設備等融資租賃業務,該模式開創了國內光伏行業融資租賃先河。 光伏租賃是濱海新區繼飛機、船舶、大型設備等融資租賃業務后,成功開辟的又一新領域。業內專家普遍認為,以新能源為代表的戰略新興產業,與租賃產業融合發展,是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的重要創新,英利集團也將借助融資租賃平臺將光伏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而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以英利為代表的光伏企業在美國“雙反”的陰霾之下,開始為進軍國內市場“鋪路”。 以租代買 破解中小企業難題 “通過融資租賃,英利可以為上下游的客戶提供光伏產業設備支持。”英利副總裁、天津鑫海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宗煒告訴本報記者。李宗煒表示,目前在國內光伏領域中,中小企業眾多,一些在生產中所需的光伏設備價格高昂,而中小企業由于資信、抵押物等問題,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即使是獲得了銀行貸款,在還款壓力及日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可能企業在沒有收回成本的情況下就已倒閉。而租賃方式恰恰能把“物”作為紐帶,具有業務模式靈活、審核程序簡便、后續風險可控等優點,那些沒有足夠現金支付的潛在客戶也可以通過租賃的形式,使用設備。在租賃合同期結束后,客戶也可享受到以優惠價格購買該設備的權利。 “現在國外已經有了一些光伏租賃公司,不過他們大多是針對終端產品租賃,比如居民的光伏屋頂等小型設備。”李宗煒表示,今后將把租賃目的物拓展到上下游供應商、客戶中,將整條光伏產業鏈與租賃產業有效結合。目前已有包括國內外的多家企業都對這種光伏設備租賃表示出濃厚的興趣。 資本平臺 擴展海外市場 除了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外,英利集團涉足融資租賃產業,也將為其產品銷往海外增加堅實的砝碼。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租賃研究中心主任史燕平介紹,目前“中國制造+中國金融”方式,已經很好地應用在一些產業中,相關企業通過運用融資租賃的促銷服務功能,為其擴大在海外的市場份額,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中聯重科啟動了“中聯重科融資租賃全球服務體系”建設,已在意大利、俄羅斯和澳大利亞等地設立了子公司,通過運用融資租賃的促銷服務功能,為中聯重科銷售機械產品服務,擴大了在歐洲等地的產品銷售份額,實現了實體產業與金融服務業的有效對接。 李宗煒表示,“英利強大的資本實力及銀行信貸支持,將為鑫海租賃公司多元化融資需求提供良好的保證。” 此外,李宗煒同時透露,在堅持海外戰略的同時,英利也將以該融資租賃公司為資本平臺大力開拓國內市場,新公司的成立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集團還醞釀著更多的計劃。 新興租賃 應用日益廣泛 中國租賃聯盟召集人、經濟學家楊海田表示,英利集團在新區設立的租賃公司,致力于開展光伏發電設備的融資租賃,非常富有遠見。目前在國內,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一般趨勢和現實需要,融資租賃業也必將從航空、船舶、機械裝備行業進一步向節能、節水、環保等行業延伸。 不過由于光伏技術日新月異,產品更新速度很快,他也建議租賃企業開展這一業務時,可以以中短期為主,同時,也希望相關部門盡快研究制定相應政策給予出租人或承租人以必要的補貼,扶持這一新興租賃業務的順利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