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規劃先行”,按照陳元的邏輯,“通過規劃先行向上游延伸,在有限的項目中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從而保持在基礎設施、重大產業等領域的優勢,并在新的藍海領域迅速占據優勢地位,取得更大的融資份額。”
“開行要想以幾千人與商業銀行幾十萬人競爭,沒有別的手段,只能靠腦力競爭,使規劃更有遠見、更符合實際,依靠規劃先行來把握發展主動權。”一位開行評審局人士如是說。
內部資料顯示,2009年4月,國開行總行成立規劃局,各地分行也相應設立規劃發展處,目的之一便是提高在重大項目中的參與度和支持度,以融資推動產業聯合。換句話說,開行所看重的產業規劃,即把開發性金融與政府合作那一套東西,套到產業系統中。
“開行本身就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參與者之一。”上述開行的人士告訴記者,2009年末,開行先后與國家能源局、發改委、工信部等有關部委舉行高層會晤并簽訂規劃合作備忘錄,并受邀參與《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起草工作。
新能源正是國務院推出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2010年10月,正式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提出,“加快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推廣應用,開拓多元化的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市場。”
就在2009年,國開行率先制定《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開發評審指導意見》,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國開行開始了光伏領域的狂飆突進,而所謂國開行光伏行業將近2500億授信基本是在2009-2010年兩年時間完成的。
2010年9月,當國開行與賽維LDK宣布簽訂總額度高達600億人民幣(約89億美元)的戰略合作協議時,賽維還被冠以獲得授信額度最大的國內光伏企業,也是中國民營企業迄今為止獲得國家開發銀行授信額度最高的企業之一。
當然,賽維并不是唯一。
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光伏行業的幾家領頭羊企業,包括天合光能、無錫尚德、英利、晶澳太陽能從國開行手中獲得了巨額的銀行授信承諾,除了無錫尚德5年500億人民幣的貸款承諾外,天合光能、晶澳分別獲得了300億的承諾,而英利也有360億,再加上此前的賽維,僅此5家光伏領頭羊就獲得了國開行2000億元的授信承諾。
時至今日,無錫尚德、江西賽維、天合光能、英利、晶澳太陽能,還在國開行“六大六小”光伏行業“六大”名單之中,為其重點支持的業內“龍頭企業”。
國開行年報也顯示,從2008年開始,國開行發放環保及節能減排項目貸款開始成倍增長,從2008年的988億元,到2009年的1751億元,2010年再度加量至2320億元;而到截至2011年末,環保及節能減排貸款余額人民幣6583億元,同比增長33%。
作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