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透露,“大型國企的組件招投標過程相對公開公平些,一些民營業主招標過程則免不了利益輸送。”借此工程,部分組件商也清理掉了一些有瑕疵的產品,這些產品原本很難變現。
光伏電池板在印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色差,在裝片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外邊框劃痕,這些瑕疵雖不影響使用,但是無法出口歐美,通常會積壓在倉庫角落。不過,金太陽的業主喜歡這樣價格低廉的瑕疵品。由于是初投資補貼,工程成本壓得越低,利潤空間就越大。
秦海巖表示,鑒衡中心在項目驗收時會對組件和逆變器等關鍵設備的關鍵指標進行嚴格把關。“這些產品,外觀上有瑕疵,但是質量沒問題,就像手機背面有劃痕,但是不影響使用,不能叫以次充好!
秦駁斥了此前媒體種種關于金太陽“以次充好”“騙補”的報道,稱鑒衡中心驗收的所有工程中沒有發現媒體所說的情況。“組件、裝機量等都經過我們的檢測,有問題的絕不會通過驗收。”
秦還稱,此前業界傳言最盛的“一塊電池板重復使用,騙取兩次補貼”的情況不可能出現。《財經》記者曾為此遍尋與金太陽工程相關的人士,確未發現“拆東墻補西墻騙補”的具體案例。
目前,財政部要求獲得補貼的光伏項目每天上傳發電數據,數據具體由國家發改委節能中心和鑒衡認證中心共同實時監控。不過,有業內人士透露,這套系統可以監控項目是否仍在發電,但很難監控轉化率之類的指標。
“如果轉化率低,是因為光伏組件質量差,還是因為天空中飄過來一片云,是沒辦法明確知道的。而且就算知道了,也很難去監管——反正補貼已經給企業了。”
“金太陽工程的壽命期是20年,怎么保證未來的質量?五年后轉換效率出現衰減怎么辦?算不算質量有問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反問,“五年后,一些小的開發商可能早就不知道在哪兒了,找誰去算這筆賬?”
“補貼到手,以合理價格變現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亦有業內人士提醒稱。這些組件衰減較快的電站在價值上可能打折,但絕非毫無價值,接手的下家依然可通過電費收入獲得利潤——國家財政補貼最后成為交易雙方共享的利潤。
在金太陽利益鏈上,業主和EPC的利潤空間則更大。117號文稱,被取消示范的金太陽工程“如繼續實施,可按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分布式光伏發電度電補貼政策”。在初投資補貼和度電補貼兩種模式下,內部收益率都在8%至10%左右。
但是,由于初投資補貼在投資時就可享受到國家大量補貼,“等于是國家財政幫著免費融資”;而度電補貼則需要業主在前期投入大量資金,成本回收較為長期。因此,采用初投資補貼的金太陽工程,受到了業主的熱捧。
這其中,有不少已批復項目雖具備開工條件,但業主卻選擇晚開工或干脆不開工。一家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