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比的持續貶值已經對印度太陽能市場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數據顯示,盧比本季度已貶值9%,創下歷史最大跌幅。而這也令印度太陽能市場損失超過6700萬美元。由于印度太陽能電池板等產品主要依賴進口,盧比的持續下跌大大增加了開發商的成本。
成本上漲影響進口
成本的大幅增長令開發商不得不減少進口量。印度光伏組件制造商Tata Power Solar Systems首席執行官阿杰伊·喬爾稱,由于缺乏本土制造商,印度80%的太陽能組件都要依賴進口,盧比貶值對市場影響很大。“目前印度太陽能市場正面臨嚴峻挑戰。我們希望盧比能夠盡快止跌。如果短期內盧比難以增值,政府部門應考慮出臺一些補貼政策,以彌補企業因盧比大幅貶值而蒙受的損失。”
6月印度舉行了一個250兆瓦太陽能熱電項目的招標,印度最大的太陽能開發商Welspun Energy,以及Moser Baer India、Lanco Infratech最終競標成功,獲得了項目開發許可。項目周期預計為13個月,若無法按時完成,這三家公司將會受到懲罰。如今盧比的低迷表現給項目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6月28日,印度比哈爾國家電力公司發布了一份100兆瓦并網太陽能光伏項目的招標方案。比哈爾公司將為中標者提供為期25年的電力購買協議。項目開發商則必須支付20萬印度盧比以及投標費用,并提供每兆瓦200萬印度盧比的保證金。據悉,印度計劃在2014年中期前陸續推出多個太陽能項目。總規模達到250兆瓦,項目總價值高達400億盧比(6670萬美元)。
還貸壓力致風險激增
印度于2009年推出國家太陽能計劃(NSM),目的是到2022年通過三個階段使并網發電裝機容量實現20吉瓦。在NSM的支持下,這兩年印度太陽能市場取得了長足發展。2009年印度太陽能發電規模僅為40兆瓦,印度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部的最新數據顯示,該國目前太陽能裝機已達1700兆瓦。
對正處在初步發展階段的印度太陽能市場來說,盧比的持續貶值就像一盆冷水澆在頭上。25日,盧比同美元比率已經達到59.98:1,這令印度太陽能開發商,特別是正處在項目開發中的企業損失慘重。Moser Baer股價今年已經下跌超過40%,Lanco股價則下跌超過46%。
項目成本的增長讓企業背上了更為沉重的外債壓力,自然也帶來了更高的風險。彭博新能源財經分析師Bhushan表示:“如果盧比能夠升值,那么企業的債務壓力會減輕,也能進口更多太陽能產品,這樣企業的狀況就能大為好轉。但如果盧比未來繼續貶值,那么整個印度太陽能市場的發展速度都將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