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上述企業的意見,方案將分配給抗辯企業的份額減少到25%,相應地將按照企業出口比例分配的份額增加到65%。“目前方案已經基本敲定,現在正在要求各企業上報相關的基礎數據,每個企業的具體數額還沒確定,不過應該很快就會有結果。”接近機電商會人士向記者透露。
即便大比例方案敲定,更加激烈的爭斗還將繼續,單個企業還要繼續爭奪自己的細分配額。一家強制應訴企業的代理律師、環球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杭國良表示,獎勵的配額將分給36家參與無損害抗辯的企業,而具體每家企業分得多少,應該是要綜合抗辯成本等多種因素考慮,具體的細分方案還沒出來。目前企業還在積極爭取盡可能多分配額。
配額分配比例僅是諸多分歧之一。一周前,配額分配方案剛出爐,就在業內引發了不小的爭議。“總體感覺有點太唐突了,10%的份額對于小企業而言是杯水車薪,爭奪的過程中還得有隱性成本發生,與其爭份額,還不如給國內大企業代工。”優太新能源副總經理劉鵬用“雞肋”來形容當前的歐盟配額。
還有業內人士指出,過去中國光伏企業以價格戰的方式獲得了市場份額,如果給予這些企業六成以上的主要出口份額,等于承認過去企業的價格戰的行為,為以后其他產業開了個不好的先例。
據悉,今年上半年,歐洲安裝量為5.13GW,中國對歐洲的出貨量為4.3GW,下半年剩下的額度只有2.7GW。業內人士指出,對于光伏企業來說,價格承諾的執行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包括出口流程等都需要重新理順、調整,因此,今年實際上所剩時間無幾,應該很難再有多少對歐洲市場的出口了,預計光伏出口到今年四季度才能逐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