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劣的自然環境影響設備正常運轉。阿吾斯奇連防區風大,有時大風將監控前端的太陽能電池板刮壞,“電子眼”無法工作;有一次雷擊,庫則溫連前哨班的太陽能蓄電設備被燒壞。
維修成本高、費時間。哨所和連隊維修人員技術達不到要求,供電站出小毛病不敢修,出大毛病不會修。有一個哨所的太陽能板壞了,由于當地沒有維修機構,只能拿到廠家去,結果在路上來來回回“走”了一個月時間。
部分單位曾出現太陽能光伏電池板物理損壞、光電轉換率下降、配套的蓄電池充電不足等情況,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信息化設備的使用。
軍民聯保,為“信息烽火臺”提供不竭動力
針對影響太陽能供電站正常使用的各種因素,新疆塔城軍分區等單位按照“立足自我、軍地協作、科學使用”的思路,采取了有效措施,為邊關信息化設備提供不竭動力。
明確維修專項經費。以往,因為沒有專門的太陽能供電站維護經費,只能靠東挪西借四處“化緣”來維護。現在,他們明確這筆維護經費從邊防通信部門和邊防設施維護經費中支取,保證了供電站正常運轉。
明確責任加強維護。對于非人為因素造成的設備損壞,要求廠家必須及時派專業人士維修;安裝專業避雷針和電子除塵裝置,最大限度減少自然損壞。同時,他們還制訂了《部隊信息系統維護管理辦法》,將太陽能供電站維護保養作為部隊裝備維護的一項內容。
提高自我保障能力。他們通過聘請廠家、地方相關部門人員為特邀維護員,在分區和團分別組建信息系統維護管理分隊,采取專業培訓、隨隊實踐等方式,加強維護管理人員的技能培訓,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太陽能供電設備維護保養制度和綜合指標數據庫,整理了常見故障排除辦法,開通了技術專家排除故障專線,及時解決維修骨干遇到的棘手問題。
如今,塔城軍分區、哈密軍分區邊防部隊的太陽能供電系統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營連,“大病”不出分區和團。去年冬天,駐地氣溫降至零下三四十攝氏度,因維護保養有力、防護措施得當,屹立在邊防線上的“電子哨兵”個個“耳聰目明”,發揮了重要作用。
邊防官兵表示,大家都期盼相關企業和科研院所,加緊研制適合邊防部隊使用的高性能太陽能蓄電池和風力發電機,防止“供電難”阻礙邊防信息化建設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