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轉換效率每提高1%,成本可以降低5%;同樣光伏電站每延長使用一年,帶給開發商的回報更是豐厚的。”鄭憲志說,“杜邦在材料的選擇上,看重的是組件壽命的延長。以西部一個30兆瓦的光伏電站計算,平均日發電量可達15萬度,年均發電量可達5400萬度電,組件壽命的延長將帶給投資商更大的投資回報。”
鄭憲志介紹,在光伏電站建設初期,即選擇高質量的光伏基礎材料,如銀漿、背板都可以有效降低企業運營維護成本。“目前,光伏系統總成本在8元-9元/瓦之間,其中組件4元/瓦。可以看出,系統安裝成本比組件還略高一些。通過選擇優質材料,保證光伏電站使用年限,從而降低度電成本,提高投資回報的效果更加顯而易見。”鄭憲志說。
值得慶幸的是,對質量的追求正在被國內電站開發商接受。在新建的光伏電站項目中,不少開發商開始主動尋求提升電站質量技術與產品的支持。近日,國電光伏有限公司與杜邦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通過光伏技術合作,提升光伏電站效能、質量與可靠性。
“現在,集團采購不僅停留關注價格,更多的是關注質量。” 中廣核新能源技術經理謝斌如是說。
“如果國內光伏行業有一個完整健康的心態來做光伏產品,我相信它的衰減控制在6%-10%以內是可以實現的。光伏行業要持續發展起來,供應商、制造商首先要擔負起責任,杜絕把質量不好的產品推向市場。”姚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