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述光伏企業證代也向記者坦言,他們公司剛簽下的300兆瓦電站建設協議,目前主要工作是爭取盡快拿到當地政府的“路條”,至于后續的并網手續及尋找電站買家,還存在著不確定性。
在記者調查中,聽到光伏電站開發商最多的聲音是,期待央企或地方國企大佬及時出手接盤。對此,作為央企代表,國電光伏一位高管告訴記者,目前在西北建一座大型光伏電站,全程做下來綜合單價大約是8元/瓦,而2012年以前建成的電站,開發商報出的價格基本都在9元/瓦以上,甚至達12元/瓦,運營商與開發商之間價格談不攏,這是基本事實!芭c其高價收電站,還不如自己建電站,而且,很多BT項目,開發商所建電站質量普遍不高,影響后期發電效率。因此,央企收購光伏電站普遍沒有動力!彼f。
有錢人“游戲”有人玩不起
按照前述統計數據,目前國內已完工待出售的光伏電站多達3000多兆瓦。如果不能及時脫手,那么眾多BT項目開發商不得不做的選擇是,由開發商轉為運營商,BT項目轉為BOT項目。這就意味著,前期投建電站所耗巨資的回報周期將被拉長,考驗著大小開發商們的資金承壓能力。在此局面下,這場光伏電站開發的熱潮將演變為有錢人的“游戲”。
上述中銀國際分析師表示,一般來說,目前投建100兆瓦的光伏電站,至少需要10個億左右的資金投入。企業項目融資最低需要20%(有的甚至高達30%)的自有資金以及80%的銀行貸款。由于目前光伏行業景氣度不高,國內銀行對光伏業務的貸款相對比較謹慎,很多大型電站項目的貸款,需要企業進行至少等額資產抵押。這就需要開發商有充足的自有資金儲備。
眾所周知的是,光伏全行業尤其是制造商的財務狀況近兩年來不斷惡化。這其中,投身光伏電站的企業的一些財務指標更扎眼。以拓日新能、海潤光伏、綜藝股份為例,三公司均于2011年后開始投入光伏電站建設,隨著電站項目的不斷推進,三公司短期借款以及中長期借款(特別是短期借款)快速增長,據統計,2013年上半年,拓日新能、海潤光伏和綜藝股份短期借款分別達3.45億元、16.52億元和7.52億元,均高于各自公司過去兩年全年的水平。相應地,投身光伏電站開發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也一路走高,如中利科技、東方日升2011年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0.33%、69.11%,但到今年上半年則分別上升至53.76%、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