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錫惠山區堰橋經濟技術開發區,保利協鑫旗下的一家大型硅片企業高佳太陽能的經營狀況一直不錯。該公司主要生產單晶、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片及電池組件,產品主要市場在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該公司副總經理丁永銘說,全年有望出貨2吉瓦。
此外,同處滬寧線上的常州天合光能、蘇州阿特斯等企業的季度財務報表亦不乏亮色。
今年前兩個季度,天合光能銷售600多兆瓦,其中歐盟約占38%,同比、環比均有大幅增長。阿特斯二季度組件出貨量已提升到455兆瓦,今年出口總量有望超過去年,達到1.6~1.8吉瓦。
而南京、蘇州、徐州等多地海關統計報告顯示,今年下半年以來,江蘇省內太陽能電池出口出現大幅增長,月度最高出口額已近6億美元,同比降幅收窄,環比出現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市場轉暖的脈沖效應顯現。
癲狂過山車
“一將功成萬骨枯,活著真不容易。”采訪過程中,當地相關部門負責人多次發出這樣的感慨。
2010年8月,記者在江蘇某市采訪時,當地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他們去年新上馬的一個光伏產業園,上半年開票收入超過100億元,利稅超過20億元。
“一個光伏園就是一座金山,是印鈔機。”上述負責人說。而在揚州,土法上馬的光伏企業,幾個人湊筆錢,購進一批硅片切割機,一臺機器一天便“切”出了1萬元的利潤。
但短短1年過后,海關報告稱許多到岸的切片機扔在碼頭上沒人領,產能過剩加之“雙反”,光伏業成了群體性困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