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業內專家認為,在利好政策支持行業發展一段時間后,光伏還是要歸于市場,“使其市場化運作起來,像買商品一樣,業主和商家間可以通過直接買賣進行交易”。對此,國內的光伏企業已經有所構想。英利集團董事長苗連生告訴記者,他們希望“讓光伏產品2014年進超市”。“太陽能最終解決方案中的分布式是要走進千家萬戶的,到2014年,基本上我們在歐美的大型超市都有貨了,跟家電一樣,支架、電纜、逆變器、組件各種各樣都配置齊,客戶拿回去一安就完。”苗連生如是說。
可以預想,不遠的將來,就像手電筒一樣,光伏也有可能成為千家萬戶的必備家用電器。然而,在實現這一構想前,光伏生產成本、技術、電網等諸多問題還需要逐一得到解決。
相關鏈接:“金太陽”政策的前世今生
2009年7月:為消化過剩產能、促進國內光伏發電產業技術進步和規模化發展,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的通知》,計劃在2-3年內,采取財政補助方式,支持不低于500兆瓦的光伏發電示范項目。
2010年9月21日:三部委與住建部聯合下發《關于加強金太陽示范工程和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工程建設管理的通知》,將關鍵設備招標方式由項目業主自行招標改為國家集中招標,按中標協議供貨價格的一定比例給予補貼。
2010-2011年:“金太陽”重點支持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產業園區等集中連片開發的用戶側等光伏發電項目等。補貼標準又有所調整,不再對關鍵設備進行招標,只要設備檢測符合標準即可。
2013年3月:財政部決定金太陽示范工程不再進行新增申請審批。
2013年5月:財政部發布《關于清算金太陽示范工程財政補助資金的通知》,規定沒有按期完工的項目,要求“取消示范工程,收回補貼資金”;沒有按期并網的項目,則會被“暫時收回補貼資金,待并網發電后再來函申請撥付”。